分享

平行的世界,哪一个是真实的我们

 昵称30604781 2018-02-27

‖ 文:词青

摄影:词青 ‖

最近几天,青山君对有关“薛定谔的猫”或者是“量子论”这类电影尤为地感兴趣。每一部电影的开头部分,你会觉得不知道剧情主线是什么,而随着剧情慢慢地推进,剧情会出乎我们的预料。甚至,结尾,只是留着一个猜想,让我们从中反反复复多看几次,发现那些细节。

科普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根据退相干理论,猫不可能永远处于生存与死亡的叠加态,由于环境的影响,很快地会产生退相干效应,猫改而处于生存或死亡的经典统计学状态,因此,一般而言,绝对无法观察到这生存与死亡的叠加态。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我们虽然可以按照不同的概率对态进行叠加,进而可以产生出无数新的状态,但是说到底,这些状态都是由那些基本的状态叠加起来的。

Example

萨特曾说过:“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咖啡馆,我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假如有一个基本粒子,也叫萨特,萨特只能处在两个状态,一个状态是位于 A 点(家里),另一个状态是位于 B 点(咖啡馆)。萨特从家里取到咖啡馆必须经过“去咖啡馆的路”,并且,在某个时刻,有可能在家里和咖啡馆都无法找到萨特。

但是量子萨特就不一样了,跟萨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量子萨特完全可以说自己“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咖啡馆。”量子萨特可以处在家里,或者处于咖啡馆,并且它甚至可以以一定的概率既处在家里,又以一定概率处在咖啡馆,但是就是不可能处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A 和 B 位置之间的状态)。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我们虽然可以按照不同的概率对态进行叠加,进而可以产生出无数新的状态,但是说到底,这些状态都是由那些基本的状态叠加起来的。

测量会改变系统的状态,例如把“测量”看成是“采访”,虽然我们不知道量子萨特在某个时刻究竟在哪,但是你要是去测量(采访)他,量子萨特只会在家里或者咖啡馆里接受你的采访。

不过如果你一直老在测量这位量子萨特,把这些测量结果统计在一起,求这位量子萨特的“平均位置”,这时候你会发现,平均的来看,他似乎总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经典世界跟量子世界于是联系了起来。

——以上例子摘自知乎

青山君在这里安利几部看过的电影,如《星际穿越》穿过黑洞,进入五维空间;又如《前目的地》,结局令人咋舌。在这里就稍稍剧透一下,因为因果循环,至始至终,都只有主角自己一个人。

在此着重讲讲《彗星来的那一夜》,此部影片讲述有八个人聚餐,因彗星经过之前,突如其来的停电。只有六个人都出过门,而再次回来时,身边的人都不再是跟自己同一个维度的空间了。

也许在不同的空间,有另一个你存在,而彼此永远没有交集。而在此部影片中,彗星的到来,在这些不同的空间之间搭起了很多桥,让它们彼此相通。而这身处在这些空间中的人一开始不知道这事,于是慢慢的从一个空间穿梭到另一个世界,继而又到与此空间又不同的空间......渐渐地就迷失在这“平行的世界”里。

而彗星的到来并不是“平行世界”产生的原因,“平行世界”一直都存在,彗星的到来只是把它们彼此连通起来而已。

在平行世界中来来回回错乱,完全不知道此时的你,或者身旁的人是否来自不同的平行空间。

如此烧脑的影片,快去进入剧情,发现影片中的小细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