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永新:迎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二氧化硅2012 2018-02-28


刚刚过去的2017年,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全球的角度看,也许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智能机器人“重出江湖”。这一次机器人的惊艳,代表性事件就是5月份发生的阿尔法狗(AlphaGo)三场连胜世界围棋冠军、人类的围棋大师柯洁。接着,在10月份,阿尔法狗的升级版AlphaGo Zero在没有人类导师的情况下无师自通,通过不到24小时的自我对弈、强化学习,轻松击败了包括国际象棋、将棋和围棋在内的三大棋世界第一人工智能(AI),攻陷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

在医学和法律两个同样需要高智慧的领域,智能机器人也出手不凡。如在医疗诊断方面,国防科技大学彭绍亮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超算医疗机器人,对100份病历的批量临床诊断,只花了4.8秒,平均单个病例需要的时间仅为0.04秒。经过对比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诊断和专业医生作出的诊断结论一致度达到100%。在法律事务方面,美国拥有约900名律师的律师事务所Baker & Hostetler启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负责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而由志愿者共同研发的一款可以借助AI免费给人做法律指导的聊天机器人,也已经在全美50个州上线。据称,这种机器人律师在两年时间内帮人打赢了大量交通违法官司,有37.5万张违规停车罚单被交管部门消掉。

智能机器人的汹涌而来,对人类社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教育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有人预测说:“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只需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比例上来说,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如助理、翻译、保安、前台、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这样的预测有些耸人听闻,对教师被列在被取代的职业之中,我更是不敢苟同。就像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帮助律师事务一样,但要真正取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教,未来的教育也会进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但教师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当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不会被取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不会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性与特质。 要想不被淘汰,其实关键是做到两条: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

首先,要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究竟哪些事是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呢?在许多人看来,智能机器人似乎无所不能,其实智能机器人也是有“软肋”的。它的“软肋”就是其不可能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棋艺水平再高的阿尔法狗眼里无疑是见棋而不见人的,而教育恰恰是“人的事业”。怀特海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此外,智能机器人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但是教师的工作往往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各种力量的平衡,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其次,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未来的人类一定是一种新型的人机结合体,人类会借助于智能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强大。美国教育界曾经广泛流传一句话:谷歌上能查到的东西不需要在课堂上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转型了,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未来的教师,会从现在大量的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知识性传授,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模仿性训练、重复性练习,而是能够娴熟地运用智能机器人,娴熟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

很多年前,教师在接受完系统的教育训练以后,基本就能够胜任教师职业。而未来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真正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二期,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正刊刊载之全部论文,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有言称收费者,必为假冒,请广大作者仔细甄别,谨慎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