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铭鉴语文学堂 2018-02-28 侃 汉字神聊 “侃”是慷慨 “侃”是刚直 为何又指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一位语言学家,带了他的研究生,在北京地区作了一番调查。他告诉我们说,“侃大山”应写作“砍大山”。何谓“砍大山”呢?就是带了一把斧头,在深山老林里面东一斧头、西一斧头地乱砍。人们后来便用这个词语表示闲聊。 应该承认,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然而,在某些语境中,“砍”字的用法容易引起误解。比如,“砍车砍房砍女人”,恐怕谁看了都会大吃一惊。于是,“砍大山”从北京走向全国以后,逐渐演变成了“侃大山”。可有人总觉得这个“侃”字用得不妥,理由是它是个形容词而不是个动词。事实果真如此吗? “侃”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 一眼看去,左边是个站立的人;右边上面是张大的“口”,下面是飞泻的“川”。这是一个会意字,三者组合在一起,突出的是人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由此可见,“侃”字的慷慨、刚直的形容词意义,正是从动作形象传达出来的。“侃”字隐含着动词的基因。 其实,在“侃”字的实际使用中,早已露出动词的端倪,“调侃”便是一例。调侃,意即通过言语来戏弄、逗趣,这是一个十足的动词。而且,“侃”字可以独立使用。比如,关汉卿的《望江亭》第一折:“白头吟,非浪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 既然古人可以“浪侃”“胡侃”,我们用于侃大山,又有何不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