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有一个自己转动的能量圆圈,如下图。 ![]() 脾胃是这个圆圈的中枢,在左边,肝气随着脾气上升,在右边胆气、肺气随着胃气下降。而心肾自有交通的通路,心气下降以温肾阳,肾水上济以清心火。 如果一个人的小圆圈不转动了,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脾气不升,肝气就不能上升,会郁结化火。胃气不降,胆气和肺气就没了下降的通路,只能不降反逆,往人体的上焦走。同时心肾相交的通路也会被切断。 此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会出现头晕目眩,上热下寒,或者寒热夹杂的各种症状,混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疑难杂症。 这类的病,一般到中医院很难治好,因为就症状而言,实在不知道该挂哪个科的号。中医本来就应该是全科医学,硬生生地按照西医的思路分科,反而让中医生失去了整体辨证的观点。 这个身体的圆圈理论出自清朝的黄元御先生,他不但把身体的功能用圆圈做了诠释,而且还经常用这个理论来治病,疗效很好。 他有个基本调动身体圆圈的用药思路,治好了很多陈年痼疾,方子差不多就是文中作者用的。因为我在自己的中医基础课里做过比较详细的解说,所以一般学员都会运用。 来看下组方:茯苓,半夏,干姜,炙甘草,桂枝,白芍,附子 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经,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圈图: ![]() 如果上热的症状非常明显,还可以加牡丹皮清热凉血。 每种药都根据自己的性味归经,帮助各个脏腑恢复机能,让该升的气升上去,该降的气降下来。 http://mp.weixin.qq.com/s/uRhbT99WL4FSwh-BKBMCpg 可见黄先生的思路之清晰,大道之至简。要相信,我们的身体本身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一旦身体的圆圈转起来,很多症状都会自我修整和改善,直至消失。 切记,中药不是用来杀菌的,治病的,而是用来恢复脏腑功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