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路第2期

 AB向往神鹰 2018-02-28


                   


1.乌梅丸应用:顾植山教授经验,本方只要满足:1)寒热错杂,2)四肢冷,3)下半夜症候加重,中的2项,便可使用本方。其临床使用本方很频繁,本方使用比例占其临证病案比例的10%。所治的疾病甚广,不单单是蛔厥、久痢,范围也远远超过消化系统,主要病症有盗汗、咳喘、腹泻、口渴、心悸等。


2.生麻黄6克(先煎,去上沫),生石膏25克(先煎),六一散15克(包煎),桔梗10克,苍术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山栀子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后下)。


此人传统治法应该清热利湿,活血袪风。


此方为防风通圣散变方,因局部不干燥,大便易稀,去血药和泻下药。临证常用本方治疗顽固性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痤疮等,表现为局部发红、瘙痒难耐者,疗效确切。皮肤病,麻黄类方是常用方,皮肤病症伴有湿,有热。


3.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预后大多良好,但与先天缺陷有关的病情难愈。


传统中医认为:遗尿多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气不足,膀胱虚寒为最多见。常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菟丝子散加减温补肾阳,固涩小便;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4.从经方体质学角度考虑:柴胡体质较警觉,出现尿床者不多。


桂枝体质先天发育不佳而易出现尿床,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麻黄体质患者因反应不灵敏、不易唤醒而易出现尿床,常用麻黄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半夏体质患者因好动感觉异常而易出现尿床,常用温胆汤治疗,并有加麻黄的可能。


白术体质体内多余水湿而不得有效排泄、身体困倦而易尿床,常用甘姜苓术汤或五苓散治疗。


附子体质因机能沉衰,排尿不能自控而出现尿床,常用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治疗。


柴胡体质的人汗不多的。


5.对于消化道肿瘤出现腹泻,且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脉象沉细者常用附子理中汤改善体质。该患者脉不沉,精神食欲佳,故去附子。舌胖润,腹泻,考虑水湿内停,合用五苓散。

2010.7.15

1.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酸楚,麻木,而无力。


2.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陈瑞春老师认为本方辛开苦降,调和寒热,治疗脾胃同病,气机阻滞的痞满,方中加入行气药则更完善。陈老还认为本方寒热并存,故舌苔应当是黄白相兼而腻。如果黄而不腻,属胃热,不能用本方,白而不黄,属胃寒,亦不可用,如舌苔光亮无苔,是为津伤阴虚,本方应在禁止用之列。黄煌老师认为此方舌苔多见黄腻。此案的舌苔为薄白苔,只抓住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径用本方显效,个人体会,半夏泻心汤的舌可以是黄白相兼的腻苔,也可以是黄腻苔,还可以是薄白苔。


3.脸黄有黄褐斑浮肿貌、体质证临床上我见到妇人腹痛,白带多清,用归芍散常有良效屡试不爽。


4.麻黄与白芍的比例应保持麻黄量大于白芍,最好就是原比例32,如白芍量大于麻黄量二倍,葛根汤也就毫无提神功用(笔者曾有因颈椎病人颈项拘急不舒加大白芍量,而致病人嗜睡变成入睡的多个病例)。葛根量大,只是会导致大便多而已。


5.吴茱萸证的病人,往往呕吐清水,有的则是入睡时流口水。


如陈,女,34岁。首诊时间:2010510日。


头痛反复发作10年,近两年加重,每天依靠止痛药以维持。头痛位置以前额为主,痛时恶心欲呕,伴有轻度头晕。胃不痛不胀,常有反酸、呃逆。面部色斑沉着明显。舌胖前部小裂纹,苔薄腻。左脉沉细,右脉沉弦紧。


此吴茱萸汤证。以《伤寒论》吴茱萸汤加炙草、半夏。


6.关于无阳,我们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可以找到描述: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意思就是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的,六七日的时候应当汗出而解,如果不自汗而解,反发热的,病就好得慢,好得慢是因为无阳,不能自汗。病人身上会出现瘙痒的症状。由此可知,无阳其实就是一个相对概念,能自汗而解就是有阳不能自汗而解,反发热的就叫做无阳


桂枝二越婢一汤:生麻黄3克,生石膏15克,桂枝6克,白芍6克,炙草3克,大枣6克,生姜3片。无阳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7.四逆散可以治疗柴胡体质人的四肢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