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春天,时任徐州知州的东坡热情接待了乡人张师厚。 他乡遇故知,人生四喜之一,何况张乃特意转道前来拜访,东坡的心情好极了。 离别之际,东坡特意在云龙山下的放鹤亭中设宴。把盏惜惜间,点点杏花飘落。 想到张的锦绣前程,望着绵延数里的杏花林,东坡意气风发地写道: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接寒梅之后盛放于二月的杏花,以柔恬之姿拥抱料峭春寒的最难将息,宣示着繁花似锦的明媚春光即将到来—— 这可是个好兆头,特别是对应举的人而言,所以杏花又被称为“及第花”。 清乾隆 缂丝乾隆御笔梅杏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唐代,进士及第后会有众多的庆祝活动,其一正是在杏花园举行的探花宴。 在当年的同榜进士中,选取两位年轻英俊的为探花使,从园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 难怪46岁的诗人孟郊在第三次赶考终于得偿所愿时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名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到了宋代,虽没有探花宴,却将“探花”一词保留下来,作为殿试一甲第三名的称谓。 可以想见,东坡写下“一色杏花三十里”的时候,那充盈的祝福之意都要飞起来了。 金代 磁州窑诗文大罐 观复博物馆藏 时光流转,后人用更直接的词语做了替换:“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 在唐代,“新郎君”是对新科进士的雅称,改为“状元”则是直白的祝福。 “红”则一语双关,既指杏花,也指金榜题名后的披红挂彩、风光无限。 可问题来了,杏花当真是红色? “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花五出,其六出者必双仁有毒,千叶者不结实。”——《群芳谱》
原来杏花是变色的:含苞时为红色——花萼之色,待开放时,白色的花瓣才伸展开来。 所谓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指的是含苞未绽的杏花骨朵。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南宋 马远《倚云仙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科举已去的现在,“一色杏花三十里”仍然让人感到无限的盎然生机,所以得赶快尽享这人间的好时节呀! 特展“嘟嘟”里的故事——观复文物秀,正在北京馆工艺厅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