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丫头讲诗史】第一辑

 江山携手 2018-02-28

林丫头讲诗史

第一辑

师友们好!应几位好友相邀,很荣幸为诸位讲解诗词。几位一直想拜我为师,很是惭愧,丫头终生应该不会收一位弟子,无甚原因,更多的是怕误人不浅,违背初心。与诸位一直以兄妹,姐弟相称,万不可称师,但一直愿意与同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一直建议诸位取法古人,多读圣贤之书,若得一二真名士,好老师点拨,也是万幸的。诗词的千年魅力影响了无数人,诗非心出,离诗已远,若得一二知音辩得深味,已是圆满。切勿以诗词之名求名求利。香茗竹风,经卷人事,清守红尘一隅,春花秋月,过往烟云,只是诗因,初心如故,自家言语,方入诗境。诗可教,不可授,卓尔不群,诗心也。纵观诗词发展,丫头自以为不了解诗的发展史,如胸无经纬,纵使再喜欢诗词,也终是缺了大眼界,大思维,心中少了丘壑万千,风云万变的境界。想必师友们都看过各种诗史书籍,从今天这堂课开始就由丫头带着师友们穿越到三千多年前,开始揭开诗的神秘面纱,一路从远古走来,看看诗的发展历程,了解诗的传奇,以及迷人的魅力,与诗词中的君子、闲人邂逅,与才女相约,与幽人品茶。诗史讲完后,再利用几节课简单讲讲诗词的基础知识。为了便于师友们学习,节约时间,一目了然,讲义中难见少用的字丫头把拼音都给大家标出。

诗史顾名思义,就是诗歌的发展历史。它还有别的其他意义,比如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比如唐代孟棨(qi)的《本事诗》中就把杜甫的诗号为诗史。因为“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享年58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如著名的叙事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杜甫和李白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

我讲的诗史大概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起,古代诗史,中代诗史,近代。

我们先看看古代诗史。说起远古,映入脑海的总是那些身穿兽皮,头戴花草,操牛尾,投足以歌的景象。周(公元前1066年)前的上古时期算最早的诗歌起源,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周距今约有三千年的时间吧,比起人类学会说话(距今约一百~二百万年),文字的产生(大约仅几千年历史)实在是近而又近的事实。在一、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说话,然后开始产生最早的诗歌到文字产生,其间起码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这阶段的诗歌难道就一成不变地最终写定为《诗经》或《荷马》吗?显然不是,那么,最早的比《诗经》、《荷马》还早的、更原始的诗歌当然是有的,这个探讨和假设我们不作展开。但是要知道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这个以后我们讲到再说。但是最早的韵语(准诗歌)、音乐和舞蹈,在发生最初是三位一体、形影相随的。在卜(bu)辞上有一段记载,什么是卜辞呢?就是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朞(ji)、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在卜辞上有一段很像歌词:癸(gui)卯(mao)【癸,是天干的第十位,用于作顺序第十的代称。卯用于记时:~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体裁近乎汉乐府的《江南》,《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古歌恐怕是最早文字记录的作品哦。殷商金文中是没有什么协韵的,到周代才有协韵,最早的见于《诗经》中的《雅》《颂》先驱,比如昭王时期的《宗周钟铭》等。

协韵:押韵,符合韵律。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

下面我们讲诗经。

1、诗经的来源

说到来源,先说说采诗和删诗的两个传说。

采诗之说其实是臆度,最早出现在汉代《礼记·王制》中所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jin)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东汉·郑玄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

《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

采诗宋诸儒臆度大概是从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了采诗制度,“立乐府,采诗夜咏”(汉书),以为汉代如此,周代也应该如此,《春秋》《左传》里并没依据。

删诗呢汉人却说是经过孔子删过的,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然而孔子自己并未说过删诗,喜言诗倒是真的,在其《论语》中多达十八次,故而删诗之说易于发生。夫子曰:‘正乐’,必雅颂各有其所在,不幸岁久年淹残缺失次,夫子从而正之,俾(bi比)复旧观,故曰‘各得 其所’,非有增删于其际也。夫子反鲁之时已经六十九岁,若删诗应在此时,而之前所言诗都是三百,没见有史记中的三千说法。

经常听到群里有师友们说到孔子删诗,采诗,丫头这里讲采诗和删诗传说都不足为信。

《国语·召公谏弭(mi米)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之说来自这里,不足为信,但是献诗是可能,文学之士录而传之,便汇成了诗经。诗经这部民间男女所歌,公卿烈士所献,经鲁国师工谱以乐章的总集《诗经》,经秦火至汉初,传者三家,和毛诗并传。后来三家诗灭而独存毛诗。

什么是毛诗?即指战国时,鲁国毛亨[hēng]和赵国毛苌 cháng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三家诗呢是《齐诗》、《鲁诗》、《韩诗》的合称。因为三家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又称今文诗。

《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ta),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gui nie)。什么是美刺呢?美刺就是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先秦时期,已经有此了,日如《国语·周语上》记载召公谏厉王时所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bei)。”。“献诗”而供天子“斟酌”,就是由于其中包含着美刺的内容。其他如《国语·晋语六》、《左传·襄公十四年》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也有诸如此类的记载。《诗经》中也保留着一部分刺诗。到了汉代,以美刺论诗,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风尚。白石道人诗说中也指出:“《三百篇》美刺箴怨皆无迹,当以心会心。”清人程廷(ting)祚(作zuo)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二端。”。(《诗论十三再论刺诗》)自古汉儒评诗,大都从美刺两个方面着眼的。除了美刺还有正变,如《毛诗序》在谈到“美刺”时,还谈到 “正变”,以美诗为“正”,以刺诗为“变”,千百年来形成传统,汉儒的心目中,是把美诗作为正宗,把刺诗作为变调的。但在回观历代诗歌创作中,那些揭露、批判现实的刺诗,显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每个人对诗都有自己的一个理解,岂知不美的绝对不可称之为诗。诗词之美是千年不灭的灵魂灵感之光,悲情的美,欢情的美,美刺之美,一首诗若看不到这点,不堪留也。

接下来讲诗经的分类。

2、诗经分类

《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

二南早于六义四始,故而《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四始指"风"﹑"小雅"﹑"大雅"﹑"颂"。

实际上南“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今人多不取此说。另指周公、召公及其管辖的地区。

颂本舞诗,如阮元所说,但舞诗和祭祀有关,故《三颂》四十篇中有一些祭歌。不尽舞容。

雅是记事的诗,但不仅记事,可为西部的土乐。

风是各地的新声。

南是南国的土乐,作于南方,歌时用南乐。

3、三颂

共存40篇

南/风/雅/颂中,颂的年代最早,周鲁商三颂。周颂最早,这时的叶韵多是不规则的,篇章比较凌乱。。周颂的价值不是很高,一是堆砌,二是颂圣的句子多,并无真性情。

商颂的时代有两说,一说宋国,一说商代,商颂分近颂近雅,鲁颂分近雅近风。

4、二雅

大小雅共105篇,年代不能确定,采薇,出车,六月,似乎宣王时候的作品。

大雅共31篇,祝颂,祭祀宴饮的占多数,大雅用韵较整齐了,比较好的是叙事和讽刺的几篇,首推三百中最长的桑柔,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最成功的比如《生民》《公刘》《绵》等。周的史诗集大成恐怕详尽的就在大雅中。如《崧(song)高》《蒸民》《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小雅共74篇,较大雅就进步很多,真性情已表露很多,比如祝颂的已经能具体的比喻烘托如山,如岗,等,另一点加入细节描述,比如《斯干》。小雅讽刺诗比较沉痛,缺点是缺少含蓄,比如《巷伯》《北山》末段,连用12个或字,痛快淋漓。《采薇》《六月》《出车》等叙事详尽,都可入周之史诗了。大雅所无,小雅独具的抒情作品比如采薇,在后来曹植的《朔(shuo)风》中也模仿过。世说新语中称赞,这四句是毛诗最佳之句,实不过誉。

小雅中的抒情诗真挚细腻,有写爱情比如《我行其野》,描写朋友的,比如谷风。抒情诗是二雅中最晚出的作品,技巧上很成功。

5、十一国风

今本《诗经》中国风本来是15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但《周南》、《召南》、二南前面说过,不能附属于风,《邶风》、《鄘风》、实已亡,冒名的当归入《卫风》,所以《国风》实际上应该就十一部分。

存诗135篇,年代多不可考,所以按旧次来排列。《左传》记载较好,就按左传之顺序。代表了春秋时期黄河流域各地的土乐,上继雅颂,下开二南。

《卫风》和《郑风》并称淫诗。表情深刻的当推《柏舟》和《伯兮》。静女和桑中被斥为淫。静女刻画细微,桑中音节和谐。郑风向以淫称,其实淫的是声不是诗。多言情诗,有以女子口吻的,男子口吻的,男女互答的。《将仲子》《出其东门》可谓技巧最高。

朱子(的)探索郑风颇为微妙,“郑卫之乐,皆为淫声”。 何谓淫声?!难道说朱子全然否定人类的情欲?而且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似对女子热情主动表示感情不满。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程朱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话,我们难免不感到困惑,朱子之淫诗说乃是南宋时代男女关系之道德规范必然产物。淫者过也,凡过于中庸之男女感情生活必有害于个人、社会。

6、二南

二南中没有一篇可以推论是文王时的诗,没有一篇证明是西周的诗。按时代推几乎都是东周的。总之二南不是周初北方诗,而是东周南方的诗。二南含二十五篇,十之九与女性有关。分四类:恋爱的比如《关雎》《汉广》《摽有梅》等,离别的有《卷耳》《草虫》;描写女性生活的比如《葛覃》《芣苡》《采蘩》;关于婚姻的有《桃夭》《雀巢》《行露》在诗经四体中,南是较晚的,雅颂起源较早,在西周中叶已经存在,颂是舞曲祭歌,雅是西周土乐。风是晚出的新声,南是东迁以后,长江流域的土乐。

下面把历来大家所引用最多广受喜欢的《诗经》经典名句列出,供师友们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淇则有岸,隰(即“湿”)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今天的讲课初步了解了诗的发端,丫头建议诗友们熟读诗经,开阔眼界,从源头开始认知诗词,说到诗词的传承,真正是一个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事情。丫头觉得真正的诗词教育,是培养爱好者们自由独立的诗心,远大宽广的诗词思维,独立思考诗词的能力,自我觉知,自我学习诗词的境界和能力。若有可能希望我们都人人能捡到诗词灵性的钥匙,开启,探索,陶醉,学习,传承......

今天讲课就这些内容,下节课安排在八月第二周,丫头与您不见不散!对于今天的内容欢迎师友们探讨,拍砖!

主讲人简介

林丫头,本名徐晓帆,自号依依卿云。耽诗词,喜古筝。于诗主张人诗合一,情境先得。隐听花榭习诗。

参看:

欢迎关注山海诗韵合作公号“云帆诗友会”

·

欢迎留言与转发,山海诗韵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璐雨诗

欢迎关注云帆合作公号“山海诗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