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华》在骨子里热的——冯小刚对话影评人周黎明

 sonytv 2018-02-28

 


冯小刚是第一批从博大艰深向通俗娱乐转变的中国导演之一,是曾经的票房王者,周黎明是中国第一批走近好莱坞的影评人及业观察者,对待中国电影以毒舌著称。


两个性情中人彼此惺惺相惜,也是电影界的一段佳话了,冯小刚脾气不好,多次公开炮轰影评人是“大尾巴狼”,唯独却对周黎明另眼相看,后者也对冯小刚的作品情有独钟,曾经《私人订制》面临口碑危机时拔刀相助,两个人在那一场并肩作战后,算是彻底结下了私谊。


因此,当《芳华》出炉后,冯小刚第一时间就请来了周黎明,两个人聊了很久,从戏里聊到戏外,从表演聊到故事,天南海北聊得太开,今天就从中撷取一部分和电影关联更紧密的内容,供大家在观影之前再多做一点了解。



《芳华》到底是什么类型?


周黎明(以下简称周):我喜欢的电影中的部分是黄轩那个角色无法表达他的感情,这是很中国的,也是很难表达的点,以前我觉得擅长拍这个的是李安导演,您处理这个处理的又很个人化。这个人物为什么爱这个女孩子,却没有办法表达,这个是很有中国特色的。


冯小刚(以下简称冯):按照严歌苓写的就是他是一活雷锋,是一好人,他有正常人的情感,就是他喜欢一个女孩,但是不被大家接受,觉得你就不应该,你是一模范你就不应该。所以林丁丁那个时候就(想),别人抱可以,他不行,谁让他是活雷锋。


周:我喜欢他的点既不是因为他是俊男美女,也不是因为战争戏,而是因为他感情的表达,我觉得这是最难的。

 


冯:到今天我不知道如果归类型,《芳华》归到哪个类型?


周:就是正剧。


冯:比如回忆青春单独算一个类型吗?


周:回忆青春是我们中国创造出来的,它应该算一个浪漫爱情喜剧的一个分支。就是在我们这边刚好是做大了,不多成主流了。


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这个是一个类型吗?


周:其实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还没有青春怀旧的类型,因为它是一个很认真的很有艺术价值的影片,跟您这个实际上是一个类型的。



我特别喜欢回忆我在文工团时候的

那些女孩


冯:我和严歌苓实际上内心的方向不一样,这个也反应到这个片子里了。严歌苓她是紧扣着刘峰和何小萍,我想拍这个片子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两个人物,我是特别喜欢回忆我在文工团时候的那些女孩,其实我是从一个特别性感的角度出发,那时候我和他们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但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太美好了。所以说的不好听是一次对文工团女孩的“意淫”。

 


我实际是要借一个故事来把这个东西装进去,严歌苓给我提供了一个文工团的故事,我在拍的时候呢把更多的兴奋点放在那群女兵那儿。如果不是这样我会把角色往黄轩那里更集中。比如说带他去领军装,如果不是围绕这个点,那应该不是萧穗子带她领军装,应该是刘峰。如果那个照片事件被发现了,跟下来的戏应该是马上刘峰要有动作。但是这样一弄,女兵就没有篇幅,你细想刘峰在把何小萍带来之后,照片事件没有他,胸罩事件也没有他,这俩事件核心角色是何小萍。这个拍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剪完了,我意识到,直到听邓丽君的歌刘峰才真正登场。我昨天混录的时候我还想前两本没有刘峰什么事。

 


周:从艺术上现在这样是高级的,因为从娱乐的角度,吸引观众的角度可能是应该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但是从艺术上,更多的是展现群像。有得有失。我看完前半个小时,从艺术上很好。


冯:那部分其实是适合吸引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有人在文工团里待过,有人在军队里待过。但是他是从那个年代里走过来的,他看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


周:可能对现代的年轻观众来讲,还是爱情这些东西比较吸引他们。


冯:我现在就感觉,这个片子的成败取决于45岁到75岁之间的(观众)。把这帮人的热情调动起来他就成功了。这帮人热情没调动起来就不行了。现在年轻人的父母,这群人会对这个片子是有强烈好感的,不像《潘金莲》是没有一个群体有强烈好感的。

 


周:我觉得中年人购买力不是问题。


冯:他一年到头没有一部有欲望的片子,我觉得如果有一部就把他吸引过来了。我在拍这电影反正真的是比较过瘾,我拍的时候我内心没有背负着某种巨大的期待,比如我拍《潘金莲》和《一九四二》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觉得要拍一个在这个作品履历表上特别重要的作品的一种期待,或者说去得奖什么的。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包袱。在内心就是把文工团那块弄好,衣服快点弄好,让这帮女孩穿上,我就好像我回到我文工团那个时候。而且不管是《一九四二》还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潘金莲》也罢,我其实始终并不觉得那是我的电影,那是刘震云的东西在里面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芳华》虽然有严歌苓的东西,更接近我的本性。刘震云的东西,骨子里是冷的,像《芳华》骨子里是热的,暖的。


周:我是关注到您最近几年的创作,您是越来越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东西,不考虑别的因素,就是我要做一点我自己开心的,真正的文艺创作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电影是比较难做到的,比如人家写诗,画画可以不考虑市场。您刚刚说的那个就是最纯粹的创作,这样的创作就是你觉得自己很开心。



《芳华》的价值观和大众不是拧着的


冯:你对《芳华》这些演员的表演你是怎么看的?我一开始是有一点紧张的,因为全是新人,但是我就想因为他们本身很鲜活,我为什么集中她们在一切呆了三四个月,我就是为了让她们很相信自己就是文工团的一员,自然地去表现这些事。我还真是没有在拍戏的时候更多地给他们说戏,我觉得没有什么要说的。我还不像就是演《潘金莲》的时候反复地跟范冰冰说。这个戏,演员的表演上我没有,从一开拍就顺着下来的。他跳舞的时候他就得按着那个排练那么回事来的,排练完了我觉得这几个孩子还都比较自然。



周:这里面是很称职,女孩子那部分是个群戏,不是说戏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不像其他戏里就那么突出,看到中段的时候,因为我是有脸盲的,我才知道,这个人是这个性格,那个人是那个性格。男的那边就好一点,因为黄轩是主角,再加上他名气大能分出来。


冯:黄轩他说过,导演你要给我说一说,他两次表达过,我想半天,我也没觉得他哪演得不对,所以我也没有更多的说什么。


周:黄轩演的很好。其实那个女孩子是演的很好,像《红色娘子军》就不像是那么回事。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一出动作就更不对,看您这个片子就没有这个感觉。


冯:而且他的价值观也和大众不拧着,《潘金莲》就是拧着的,普通观众不明白,最明白的是官员,他又不愿意承认。


周:那个是有黑色幽默的,黑色幽默普通观众是欣赏不来的。


冯:《芳华》的价值观和大众不是拧着的。谁是好的谁是坏的他这里头没有任何错位。



周:长镜头的战争戏您拍了几条?


冯:严歌苓写的那个刘峰在战场上,动脉被打枪了,完了等一司机哥来拉着他,他一看上面拉着好多东西他就给指到阵地上了,为了让把东西拉到阵地上,一个人动脉被打穿,大概就是二十分钟,就死了,你写他在那等,还指错一路,还再送回去,我说你把参加过越战的人找来,在我拍这段戏的时候,他说动脉打穿就20分钟,20分钟不迅速做包扎这人就不可能活,所以你看我在那儿给他做了包扎,弄了止血带,这种细节,很多人都不太注意这个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