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面为什么那么滑?

 巍澜的夏天 2018-02-28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在刚刚结束的平昌冬奥会上,冰面运动的比赛之所以能正常进行,并且激烈好看,完全基于一个被我们忽视的事实:冰面是滑的。

正因为冰面的摩擦力很小,速滑选手们才能一次次打破奥运会记录,滑出55公里/小时的惊人速度;花滑选手们才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地不停转圈儿;而重达19公斤的冰壶居然能轻而易举地到达它想到达的任何地点。

观看比赛时,估计没有人会想:冰面为什么那么滑呢?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却已经困扰了科学家们长达2个世纪之久。研究的难点在于:滑冰的过程不太容易观察,冰刀划过冰面时,冰刀本身正好阻挡了我们的视线,谁也不知道那一瞬间,冰刀和冰面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不得不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始重新认识研究的对象——冰。冰,到底是种怎样的物质呢?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答案,冰是固态的水。正是这个凝固的过程让冰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物质。对于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而言,固体比液体的密度更高。当物质被冷却凝结时,其内部的分子排列会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冰却正好相反,当水的温度降低至0℃时,氢键按四面体链接方式将众多的H2O分子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具体可参见下面这张图,→_→右边的就是冰分子,排列有序,空间舒展!~

因此,冰的密度通常比水更小,所以冷饮里的冰块才会浮在水面上。

分析完冰的特性,科学家们想出了如下几种原因,来解释冰面为什么那么滑?

假设1:压力使冰融化

在19世纪,这种说法可以说是解释冰面为什么这么滑的标准答案。由一个名为JamesThompson的科学家提出,他通过公式推算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冰就会更容易变成水。这也和冰的密度比水小的特性十分吻合。

这一点很容易通过实验证实,比如著名的“铁丝负重穿过冰块”实验(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搜搜,在家动手做一次)。于是乎,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在冰面上滑冰应该也是这个原理啊!你想想,冰刀那么锋利,划过冰面时单位面积经受的压力极大,肯定瞬间化成水了,有水了,不就滑了嘛?~

然而,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解释却没能经得起进一步的推敲。根据科学家们后续的计算发现,一个体重135斤的人穿着冰刀站在冰面时仅能让冰的熔点从0℃往下降低0.0167℃,而在花样滑冰的赛场上,冰面需要一直维持在-4.5℃左右。所以,压力的确能使冰融化,但绝对达不到在赛场上融化出水来润滑冰面的效果。

假设2:摩擦使冰融化

这个解释似乎更加直观,在冰面上运动,冰刀等器材不断摩擦冰面,难道还不能生出热量把冰面融化吗?

可以是可以,但这个假设没法解释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冰面不是一般的滑,很多人一站到冰面上,动都没动就摔倒了,根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摩擦生热。因此,科学家们坚定地认为,除了“摩擦生热”外,一定还有更特殊的原因。终于,有人提出了第3个假设。

假设3:冰面本来就有水

这个解题思路格外清奇。人们已经想到了冰面滑是因为有水,因为要解释水从何而来而提出了前两个假设。结果,假设3认为,冰面表层本来就是有水的,自带的!

实际上,这个现象也是很早就被物理学家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在冰柜里放置两块冰,将它们轻轻地堆叠在一起,过几个小时再打开冰柜看看,两块冰已经变成了一块。Faraday认为,冰块周围覆盖着薄薄的水层,当两个水层相遇,又冻成了冰。

这一猜想于1987年,被科学家们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证实。冰面上确实存在一层非常、非常、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结构如下:

原来,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就像图中红色的结构一样。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表面。

时至今日,虽然对冰面为什么这么滑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假设3的说法更加靠谱,是冰面为什么这么滑的最主要原因。

原文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