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3-01


第一章 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

(6)生物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高山上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布说明的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沙漠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体现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8、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狼(注意:写食物链时只能以生产者植物开始,以没有天敌的消费者动物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9、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一般来讲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1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2、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的使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1)熟记图中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取放显微镜时,应用__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而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的升降范围

(3)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4)在观察时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很暗,要调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如果用显微镜看到的细胞透明度太大,要降低些亮度,应用平面镜,缩小光圈

(5)视野中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玻片,但视野中的污点均没有动,这说明污点是在物镜上。

(7)★★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物镜倍数的乘积

(8)★★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若玻片上写的字母是b,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q;若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某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像在哪,移向哪

3、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应该薄而透明,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玻片标本分为3种,切片涂片(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而成);装片(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4、下图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①临时装片制作顺序:展(涂)吸。

②第二步“滴”的时候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主要原因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易吸水破裂

③“盖”时先让盖玻片一侧接触液滴,再缓慢地盖上盖玻片,其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④“染”的时候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整个材料浸润在碘液中从而被染色。

⑤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边缘黑、中间亮的圆形物,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该物会移动,则该物是气泡,而不是细胞。

5、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1)在图中标出细胞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A: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C:细胞核: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 D:细胞质

E:叶绿体:能量转换器位于细胞质中,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F:液泡:溶解和储存物质

细胞质中还有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植物的活细胞中一定都有线粒体

(2)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3)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植物细胞具有但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已被碘液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C]细胞核

(5)水果的多汁多液、酸甜苦辣等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的[F]液泡中。

(6)动物细胞以及不见光的植物细胞(如根尖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一般见光的植物细胞(如叶肉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等)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他与图中的[C] 细胞核有关。

克隆羊多利——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因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

6、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氧气、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是:有机物能燃烧,存储有能量;无机物不能燃烧,无能量。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是分不开的。

2、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加。

3、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细胞膜,(核→质→膜由内往外的顺序)对于植物细胞还要形成细胞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由DNA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4、细胞分裂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一样的,遗传物质也一样。(但若细胞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则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如新形成的正常人的体细胞永远都是23对染色体,但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会减半,为23条。)

5、

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植物与动物相比无“系统”这个层次。

6、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起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7、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如下图:

(1)从图A到图D的过程表示细胞分裂,从图D到图E、F的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2)图E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胃腺、肠腺上皮);图F是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如心肌、骨骼肌)

(3)除E、F以外,人体还有神经组织(分布在大脑皮层等各处)结缔组织(如血液、骨)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基础知识要点都在这了,中考复习一定用得上!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往往很微小。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者。 (例: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寄生的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采取的直接措施,如隔离治疗病人、捕杀病禽)

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清洁、戴口罩、不共用餐具、不吃不洁食物、加强检验检疫等间接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直接措施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加营养等)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组成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异体器官、花粉等异物)叫做抗原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活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2.免疫

免疫的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②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如在器官移植时对异体器官的排斥;再如对花粉、蛋白质、药物的过敏反应

3.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使人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计划免疫:科学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疫苗。

5、艾滋病: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母婴等传播。不过,握手、共同进餐、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区分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使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

2.急救电话:120

3.心肺复苏:当某人呼吸、心跳骤停时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

胸外心脏按压: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

人工呼吸:先做30此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4.出血和止血:静脉出血,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流出(按压远心端);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按压近心端);毛细血管出血,红色,血流最慢,一般可以自行凝固或冲洗后贴上创口贴。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1.健康定义:健康是一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生活方式病:目前,在许多国家,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对照实验考点

考点1:

考查对照实验一般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得到什么启示;

答题技巧:

①先从题干中找关键语句,如“为了探究……”、“……这个消息/报道可信吗?”等,这句话往往就是探究的问题。

②从上面的关键语句中找出变量,明确变量是一个很具体的词语,如:温度、光照等,不能是环境、非生物因素等,探究问题、假设、结论中都要有变量。

③题干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语句或变量,就一定要从实验步骤、表格等信息中提炼出变量,并组织语言形成问题:

问题的模式:变量对实验对象的…有影响吗? 变量对实验对象的…是否有影响。

假设的模式:变量对实验对象的…有(或无)影响

结论的模式:变量对实验对象的…有(或无)影响

④区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实验结果的模式:甲组……;乙组……。切记:实验结论不会和实验结果或现象一模一样。

启示就是结论的变式,要根据题中所探究得出的实验结论来写。

考点2:

考查对照实验的三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实验原则,评价实验的科学性也是从三个原则的角度来回答。

答题技巧:

① 对照原则:设置两组或者多组的作用是形成对照;要会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材料的分组要平均,保证除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③重复实验原则:用多个实验对象或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对多组实验结果的处理是求平均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