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是“要道”

 红谷斋主人 2018-03-01

 

“孝”是“要道”

读读《孝经》13

第十二章《广要道

(峻岫)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亲爱”就是相亲相爱。如何教民相亲相爱呢?那就是教给他们“孝道”。“礼顺”就是归顺礼节。如何教民归顺礼节呢?就是教他们“悌”。何谓“悌”?“悌,善兄弟也。”[《说文》]善待兄弟就是悌,哥哥善待弟弟,弟弟善待哥哥都是“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移风易俗”就是改掉不好的习惯,破除落后的风俗。要移风易俗,最好的办法就是“乐”。“乐”指激发人上进的歌舞音乐戏曲曲艺等等娱乐活动。“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何为“圣人之所乐”?歌舞是充满“正能量”的歌舞,音乐是充满正能量音乐,戏曲是充满正能量戏曲,娱乐活动都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催人奋进的,教人正义、善良、仁义、有道德,有爱心的。不能是低级趣味的,不能是诲淫诲盗的,不能是歪门邪道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上”是使上面安心。“治民”是治理百姓。靠什么让上面安心?靠什么治理百姓?那就是“礼”。什么是“礼”?“礼”的本意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清·陈昌治《说文解字》]引申为“礼仪”、“礼节”,“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周礼·春官·肆师》]“礼仪”也表示“规矩”、“制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什么是“礼”?“礼”就是“敬”,“尊敬”、“恭敬”、“爱敬”。当儿子的恭敬父亲,儿子也是喜悦的、欢悦的。当弟弟的尊敬哥哥,弟弟心里也是高兴、欢悦的。当臣子的忠诚君主,作为臣子也是高兴的,喜悦的。你是孝子,你就是一个有礼貌,讲礼仪,守规矩,知长幼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必然遵纪守法,必然走正道,做好人。千万人都是孝子,人人都是孝子,社会和谐,人民安乐,长幼有序,上下和睦,生活幸福。你不爱父母,不孝敬父母,看起来是你家的事情,是你个人的事情,其实不是。“不孝”不但涉及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涉及家庭、儿孙、邻里,社区,必然影响社会秩序,影响大了,所以说“孝”是治理社会的“要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