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面具沙盘游戏的方法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3-01

人格面具一词是荣格提出的,意指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一个人格面具就是人格的一个侧面或部分,也叫子人格、亚人格。人格就是一个人所使用过的人格面具的总和。

沙盘游戏是卡尔夫以荣格理论为基础,结合威尔斯的地板游戏和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术而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访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把沙具摆放在沙盘里,通过这个过程,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被投射到沙盘里,咨询师可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活动,帮助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但沙盘游戏的主要作用还是疗愈。按荣格的观点,来访者在摆沙盘的过程中,疗愈会自动发生。

人格面具沙盘游戏是人格面具技术和沙盘游戏的结合。

沙盘游戏所使用的沙具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人格面具理论认为,沙盘中呈现的人物都是来访者的人格面具。所以,沙盘游戏可以用来呈现人格面具、了解人格面具(和人格结构)、处理人格面具(指面具障碍)。

人格面具沙盘游戏有三种方法:

 

方案A

由来访者随机拿取若干人物沙具(最好蒙上眼睛),或由咨询师替来访者挑选,然后让来访者描述沙具,给沙具赋义,或编故事。也可以把别人摆的沙盘呈现给来访者,让来访者解释沙盘。

由于沙具是随机拿取或别人挑选的,而不是由来访者挑选的,似乎跟来访者没什么关系。但是,来访者在编故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内心活动投射到沙具上,给沙具赋予意义。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叙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来访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内心活动产生领悟。

叙述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把来访者的内心活动投射到沙具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促使来访者与沙具认同。投射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认同有助于接纳和整合。

 

方案B

由来访者自主挑选沙具,摆在桌子上或沙盘里,然后讲故事。

由于沙具是来访者自主挑选的,必定是他的内心活动的反映。根据来访者所选的沙具和所讲的故事,可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来访者在挑选沙具和讲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内心活动产生领悟。

本方案与正统的沙盘游戏非常相似,也有不同。正统的沙盘游戏是摆在沙盘里的,人格面具沙盘游戏可以不摆在沙盘里,譬如放在桌子上;正统的沙盘游戏会用到其它沙具,人格面具沙盘游戏可以不用其它沙具,如果用的话,也只是衬托、诠释和辅助人格面具。

有些来访者会把一些沙具说成是某某人,好像“他”是某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人格面具,其实“他”就是人格面具(客体面具)。“他”不是真实的人,而是来访者心中的人(内在的他人),即真实的他人的内化(表象)。

不管是主体面具(来访者认为是自己),还是客体面具(来访者认为是别人),都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描述。

 

方案C

先做面具分析,分析出来访者的人格面具后,让来访者挑选沙具,分别代替他的各个人格面具。然后描述沙具,跟沙具对话,或替沙具说话。

RQ 是一个强迫症病人,17岁发病,现在29岁,症状非常复杂。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担心听不清楚老师的话,一上课就紧张,一紧张就听不进去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只好辍学。辍学之后,症状就缓解了,在家里待了两年,出去找工作。工作不久,担心听不清楚老板的话,担心被炒鱿鱼,就主动辞职了。一辞职,症状就缓解了。家人认为他是偷懒,天天骂他。

有一次父亲骂他不是男人。他开始没感觉,后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怎么不是男人呢?男人是怎么界定的?百思不得其解,他就上网查。结果查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些明显是互相矛盾的。他陷入了困境。这么多答案,哪个是对的?

有网友说,是不是男人主要看性能力。虽然他对这个答案持怀疑态度,但他还是决定检验一下自己的性能力。于是他去玩小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他天天去玩小姐,直到把积蓄花光。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他玩的小姐有没有被他的父亲玩过呢?他知道他的父亲是有玩小姐的。如果他玩的小姐被他的父亲玩过,或者他玩过的小姐后来被他的父亲玩了,那不成了乱伦了?他向网友求救,但网友的回复五花八门,让他更加混乱。他非常痛苦。

他不敢玩小姐了,但性能力还需要检验,所以天天自慰。有一天自慰的时候被妈妈撞见了。妈妈倒没说什么。可是,从那以后,他自慰的时候经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好像妈妈在看他自慰,或者他对着妈妈自慰。他觉得这是乱伦。他努力抵制这种想法,但画面不由自主地浮现,令他痛苦不堪。

面具分析:

(1)好学生面具,想好好学习,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一句也不要错过;

(2)捣乱者面具A,故意不认真听,想错过老师的话,这让好学生面具感觉到了危险(担心听不清楚老师的话),自我克制,结果还是辍学了(捣乱者战胜了好学生);

(3)好员工面具,想听老板的话,努力工作;

(4)捣乱者面具B,故意不听老板的话,让好员工面具感觉到了危险,最后还是辞职了;

(5)“女人”面具,父亲骂他不是男人,意思是说他没有责任感,而他理解为他是“女人”,但理智告诉他他不是女人,所以出现观念冲突;

(6)“男人”面具,网友告诉他男人要有很强的性能力,天天玩小姐,于是他就照做了,后来不玩小姐了,就天天自慰;

(7)反乱伦者面具,怕自己和父亲玩了同一个小姐,抗拒自慰的时候想起妈妈;

(8)乱伦者面具,怕就是想,他的潜意识是想和父亲玩同一个小姐的,也是想对妈妈自慰的。

我让RQ挑选八个沙具,分别代替这八个人格面具。

“好学生”是一个学生,正在认真地做作业。

“捣乱者A”也是学生,但在踢足球。

“好员工”是一个建筑工人,正在认真工作。

“捣乱者B”也是学生,但在玩游戏。

“女人”是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躺在床上看电视。

“男人”是个农民,在田里埋头苦干。

“反乱伦者”是警察,戴着墨镜,在旅馆里抓捕卖淫嫖娼。

“乱伦者”是马戏团里的小丑,正在表演节目。

我让他把沙具摆在桌子上,问他怎么摆感觉最舒服?他把“男人”、“好员工”、“好学生”排在前面,把“女人”、“捣乱者B”、“捣乱者A”排在后面,把“乱伦者”和“反乱伦者”放在“女人”的左边,“乱伦者”躺在地上,“反乱伦者”压在“乱伦者”身上。

我问他为什么把“乱伦者”和“反乱伦者”放在“女人”的旁边?他说他没注意到。我说一定有原因。他说,难道这两个男人在争夺一个女人?我问,那谁会赢?他说,当然是“反乱伦者”赢,他都已经把“乱伦者”打到在地了。我问,“女人”会更喜欢谁?他说,“女人”当然更喜欢“乱伦者”。

我问,这两个男人摆成这样的姿势,会不会是同性恋?他说不是,他只是想用“反乱伦者”把“乱伦者”遮住。如果有纸的话,他会用纸把“乱伦者”盖起来。因为没有纸,所以用“反乱伦者”盖。把他们放在“女人”旁边是因为实在没地方好放,放在前面太显眼,放在后面太隐蔽,只能放在两边。为什么不放在右边?他说,右边是小孩子(“好学生”和“捣乱者A ”),年龄相差太大。这样看来,“乱伦者”和“反乱伦者”跟“女人”还是有“关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