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拥有怎样的人生剧情

 长沙7喜 2022-01-31

图片

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过去一年的时候。

许多人说,每年只要一进入12月,自己的心就开始飘了,夜里也开始失眠了,内心总是隐隐感到焦虑、忧伤、恐惧。焦虑大多来自对过去一年状态的不满意,忧伤大多来自对岁月流逝的不舍与惆怅,而恐惧则与死亡焦虑有关。有一位来访者伤感落泪:一年过去,意味着我又老了一岁,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先后有几位来访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好像自己一直在演戏。想想明年还要接着继续演,感觉好累呀。

我会就此跟对方探讨:如果认为自己在演戏,那么在过往的人生中,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演出了什么样的剧情。

常有人感叹人生如戏。

说到演戏,就不能不提到面具。

心理学家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比喻为面具,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人们表现出不同的形象,戴上不同的面具。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

每个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对于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它能使人们适应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人群。比如人在单位是一副面具,回到家里又是另一副面具。人们掌控着自己的面具,在不同的面具之间切换自如。

一个人呈现给外界的人格面具,通常符合了社会的期待。人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到。这也意味着,人时常要隐藏真实的自我。

有时候,面具戴得太久了,可能都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一些人会对真实的自己是否存在,真实的自己是否被人喜欢产生怀疑,甚至无法区分,自己所认为的自己和他人所期待的自己,哪一个才是真的自己。

如果过分认同人格面具,我们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人格之间出现冲突与对立,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图片

十多年前,刚从事心理学工作时,我摆放了人生第一个沙盘,那个沙盘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

我摆沙盘的是我的同行,一位男咨询师。那天摆沙盘是临时起意,所以我摆得很随意,在挑选沙具时信手拈来。

等沙盘摆完一看:天上有太阳,地面有河流,有一幢房子,房子外面有人,有美丽的花园,花园周边有围栏。男咨询师问我怎么看,我说这就是一个生活场景,然后我问他怎么看,他温和地笑了:看上去,一切都很完美。

我点点头,默认了他的话。

当天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回想着这个沙盘。突然,电光石火间,我心里响起一个声音:你的生活,真的有这么完美吗?

我对这个声音诚实回答了“不”。

怎么可能完美呢?

那正是我人生最焦头烂额的时候,个人成长中的痛点、事业抉择的关口、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困惑,如一团乱麻,理不清也剪不断。

我意识到,这个看上去很完美的沙盘,其实是一种防御,这个防御是用完美来掩饰不完美。在看似完美的背后,隐藏着不愿示人的阴暗面。

从那次沙盘开始,我萌生了探索自己的愿望,我希望抽丝剥茧一层层剖析自己,去看到最真实的部分。

那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太艰难了,随着越来越多真相的揭开,人会不时陷入到难堪、挫败、羞耻的痛苦中,经历撕裂的绝望、退行和崩塌,再经历缝合、重建与整合。

只有亲历过那样的痛与难,才能真正在咨询中去理解、帮助别人。

有咨询师想找我做个人体验,我会提前告知咨询过程是怎样的,会遇到哪些困难,希望对方谨慎决定。同样的话我也会告诉给来访者,请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再进入咨询。因为自我探索一旦开启,就回不去了,要么咬着牙一直往前走,要么半途而废,甚至留下二次创伤。

图片

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快乐,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抑郁或焦虑中,主要原因就在于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人们只想把自己最好最完美的部分呈现给外界,拼命隐藏自己不好的缺陷的部分。

一直生活在虚假伪装里的人,总有一天,身体或心灵会不堪重负,会以抑郁、焦虑的方式来表达反抗:我实在撑不下去了,我要倒下了。

不接受真实的自己,不敢以真实的状态面对生活,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被虚假外壳包裹的人,很难有真正的轻松和快乐

当我们沉溺于自己长期扮演的角色中,离真正的自己就远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曾有一位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的中年男士来做咨询,第一次见面,他就郑重递上了自己的名片,我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头衔。他的这个举动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有些人来做咨询时,恨不得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都掩藏起来。

很快我就理解到,他之所以能大方坦然地递上名片,是因为他真的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拥有的身份而骄傲。这无疑是他最看重的部分,他希望我也能看到。

他病得实在太重了,有时我会在咨询中犯困,暗想在他身边的人一定也很沉重。

他果然说,他来咨询的动力主要是为了家人。因为他的抑郁,家里的氛围总是死气沉沉,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咨询,他的状态有些好转,我们的咨访关系也比较稳定了,我开始试探着要去“戳”他一下。

关于“戳”这件事,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当我们应对生活的套路和技巧越来越多,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自我逐渐变成“非我”,自己的面目日益模糊,身心健康也出现问题,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戳一戳,让里面那个真实的“我”出来透透气。

有些来访者可能实在憋得太久了,咨询中主动求戳:请您麻利痛快地说说我吧,把我的毛病我的问题都指出来,您说得越狠越严厉越好,我绝对不会生气的。

有时真的忍不住戳了一下,戳完后有些后悔,正反思自己的言语是否妥当时,对方却激动大喊:哎呀,您说得太对了,真是一针见血呀。

咨询中当然不能随便戳,就像医生不能随便下手术刀。

这位来访者活在假自体的状态中,看上去一切都无懈可击,却让人感觉很不真实,像戴上了一副虚假厚重的面具。

有一次咨询中,我问他:你是谁?

他愣了一下,然后说出他最重要的头衔。

我再问他:你是谁?

他又愣了一下,然后说出了另一个头衔。

我继续问:你是谁?

这一次他迟疑了。

他有些纠结地看着我,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他不仅说出自己的名字,还说出来:我是我父母的儿子,是我妻子的丈夫,是我女儿的父亲......

当他说完这一切,竟然长长地抒了一口气。

那次咨询是一个突破性的拐点。

后来他说,当他说出自己的名字,说出自己平时忽略的身份,第一次感觉到轻松,感觉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在多年的职场生涯中,他早已把代表身份的头衔当成了自己,却忘记了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图片

有人问:如果我就戴着面具生活,把假的我当作真的我,会怎么样呢?

把习惯已久的面具当作自己,但那并非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不会消失的,只是被藏起来了。假自体在意识层面可以欺骗自己或他人,在潜意识层面则会通过生病、躯体化症状、心理问题来表达。

一位中年男士来咨询的原因是,他很能挣钱,但总是攒不下钱。

他说每当他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它,要不投资失利,要不炒股血亏,要不发生其他一些事情花掉钱。他最近一次的损失,是把钱借给朋友,结果朋友还不了钱,还把他拉黑了。

他一边说一边笑,我对他说:你好象很开心啊。

他很惊讶:损失这么多钱,我怎么会开心呢?

我们在咨询中探讨,为什么他的生活中会重复发生同样的事情。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吃不饱饭,上学也是被好心人资助的。他从小就很懂事,发愤努力地学习,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考上某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外表非常风光。

但在他心里,始终住着一个贫穷困顿的孩子。

在意识层面,他憎恨贫穷,想做人上人。但在潜意识层面,他内在那个贫穷的孩子操控了一切。钱挣得越多,那个孩子就越害怕,怕到不敢拥有太多的钱。

他坦承,每次亏钱的时候会有些失落,但并不痛苦,甚至隐隐有一些轻松的感觉。

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很多人辛苦一生,从终点回到起点。很多人不断犯同样的错误,反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

鲁豫曾采访漫画大师蔡志忠,问到他的快乐之道,蔡志忠回答说:我想,我做,我做了。

他说他活得很自然,完全尊重并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所以他一辈子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也没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与困扰。

他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的人生剧情,由他自己亲手打造。

你拥有怎样的人生剧情?

剧中的你,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是戏精上身,还是本色出演?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戏里的主角,同时还是这部戏的导演兼编剧。我们的人生大戏只能自编自导自演,这部戏怎么编排,怎么上演,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图片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每位来访者都具足智慧与勇气,咨询师只是陪伴他(她)找到真实自我的人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3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图片

欢迎留言、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