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草-鱼”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Ican366 2018-03-01
2016-01-18 15:48: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       


  作者: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陈石娟/文图

    生猪养殖场由于对环境的污染较大,近年来大部分已纷纷向内陆山区转移。传统的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也因食品安全问题而饱受诟病。猪场能不能没有难闻的气味?猪粪能不能变废为宝?猪和鱼能不能互惠共生?这一系列强烈而现实的愿望,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新高畜牧水产养殖场都得到了一一实现。

  “猪-草-鱼”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样板

    新高畜牧水产养殖场位于乳源县乳城镇前进村委枯塘。这里牧草青青,猪舍成排,鱼肥水美,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青草味。目前,该养殖场有山塘面积约120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斑点叉尾鮰和三角鲂,年总产量约7.5万斤;有猪舍两栋,年出栏量达1000多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1 成排的猪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2 用发酵后的养猪废水浇灌的皇竹草


    去年开始,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乳源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的技术支持下,新高养殖场一改传统的猪-鱼立体养殖模式,采用“猪-草-鱼”一体化生态循环方式进行养殖,对猪场污水和粪便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据了解,“猪-草-鱼”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由珠江水产研究所黄樟翰研究员提出。在养猪兼养鱼的养殖场,EM菌被利用于养猪,猪场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发酵等减排处理后回收,用于灌溉种植的皇竹草,而皇竹草又可作为鱼和猪的青饲料,从而使猪场污水和粪便等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达到猪、草、鱼循环共生的生态效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主要技术路线图


  一棵草撑起猪-鱼生态循环养殖重任

  在这种新型养殖模式中,牧草作为连接猪和鱼的桥梁起着关键作用,用它作为青饲料喂养鱼和猪,既充分利用了养殖废水,又可减少饲料投入,提高动物品质,改善水体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促进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

  据了解,一般农户用草料喂鱼时都是把草成捆地扔到水里,这样一来草梗很难被摄食利用,二来残梗留在水中容易坏水。在该养殖场的鱼塘一角,记者看到,皇竹草被一台铡草机切成小段投到鱼塘供草鱼采食。黄樟翰介绍说,草鱼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可为三角鲂等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由草鱼和三角鲂的粪便肥水繁殖的浮游生物,又可为斑点叉尾鮰、鲢鱼和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新高畜牧水产养殖场场长叶新寿透露,今年他种植了30亩皇竹草,明年他计划要种到100亩。目前由于草量有限,他采用上午投喂饲料、下午投喂皇竹草的方式交叉投喂塘鱼。据了解,牧草有很多种,多年以来我国推广使用的草鱼青饲料主要为象草和黑麦草。在这种模式中,为什么选择种植皇竹草呢?黄樟翰告诉记者,皇竹草对土壤肥力反应快速,它的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肥料,一般每亩皇竹草每天可消纳养殖废水约1.5吨以上,且浇灌周期短,约3天浇灌一次,其产量比象草要高出30~40%,因此选用皇竹草消纳养殖废水最为合适。另外,皇竹草叶质柔软,茎叶表面刚毛少,脆嫩多汁,适口性和饲料利用率都比象草高,而鲜草的蛋白含量在4%以上,干草蛋白含量也达16~18%,均高于象草,用它喂养草鱼,在提高鱼的品质方面更胜一筹。

  记者了解到,皇竹草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再生能力,种植采用插枝的方式,引种方便,插枝一次即可生长多年,初次种植两个月就可进行第一次收割,一年可收割多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3 皇竹草被切碎后喂鱼


  “猪-草-鱼”模式或将衍生一个大产业

  据黄樟翰分析,乳源县新高畜牧水产养殖场开创的鱼牧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现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排,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大量减少,池塘水体氨氮含量大幅降低。(2)节粮,由于大量鲜草投喂,大幅减少了饲料需求。(3)节地,利用闲置坡地种植牧草,土地产出率大幅提高。这种养殖模式还集成使用了喷灌系统、牧草切割、定点投喂、电动起捕等现代化机械手段,使猪场环境得到了美化,让猪鱼和谐共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是目前乳源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在全县主推的生态养殖模式。

    今年10月21日,新高养殖场的鱼牧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系统通过了专家组论证。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的陈章和、姜兰、李卓佳等5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这种模式为生态治理养殖污染构建了示范样板,对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可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适合在全县甚至全省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认为,乳源县鱼牧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展方向正确,目前亟需要做的就是后续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总结,例如养多少猪、种多少草、配多少鱼等,要形成技术规范,做到精准养殖,实现效益最大化。

    黄樟翰表示,鱼牧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项目完全可能衍生出一个大的产业,这个产业围绕减排和循环进行,涉及养殖业和饲料制造业。他解释说,现在新高畜牧水产养殖场的这种“养猪-种草-养鱼”模式适用于1000~2000头猪的中小型养殖场,将来这种模式可采用商业化方式运作,将种草和养鱼分开,即牧草由专门的生产线烘干成草粉,再提供给饲料厂、大规模鱼场或猪场作为饲料原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刘英杰(左三)在乳源调研时充分肯定鱼牧一体化生态循环养殖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