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还能这样养?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肉质更加细嫩鲜美......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23-01-02 发布于广东

腾氏水产商务网报道:

传统水产养殖,

离不开鱼塘。

而在肇庆高要区白诸镇

有这样一个地方,

养鱼养出了新花招,

通过“圆桶”来养鱼

探索出致富新路子

图片


这种被称为
“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的养殖新模式
有效解决了养鱼效率低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产值。

图片▲以上两图 养殖鱼类的巨型“圆桶”。李志滔 摄

这处养殖场位于白诸镇松云村。

11个直径6米的巨型“圆桶”

整齐排列、格外显眼,

每个“桶”里放养着5000尾(白)鲫鱼,

工作人员正按时给鱼儿投喂。

图片
▲投喂“桶”内的鱼儿。冯楚渝 摄

谈及这种“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的养殖新模式,养殖场负责人伍恒介绍道,他结合自身的养殖经验,建设应用了这批抗风险能力更强、更稳定的“圆桶”,打破了传统的塘养殖模式,采取了循环用水的生态养殖,有效节约了土地、水源和资金成本。“圆桶”内配备供氧管,鱼儿能不间断地进行“健身运动”。经过9个月时间养殖出来的成鱼,肉质更加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养殖场负责人 伍恒

“这种高密度、高围池养殖模式,最主要是节约了土地。大概养殖9到10个月后,成鱼有一斤重,按现在鱼类市价12至13元每斤,经济收益比塘养殖更好一点。而且有一优势是,高围池养殖的鱼类没有泥味、腥味,鱼质更为鲜美。”

鱼的品质可控

是实现高产能的保障。

为了保障鲫鱼健康生长,

“圆桶”采取活水养殖,

安装的排灌系统24小时

不间断地把山水抽入到消毒池中,

山水经沉淀、杀菌、净化后

再回到“圆桶“内。

养鱼过程中产生的饲料废渣、鱼粪

也会经过沉淀过滤后,

作为肥料用于莲藕、瓜果种植,

达到环保养殖、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图片

养殖场负责人 伍恒

“将来,我们计划扩大到几十个池进行养殖,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起搞好养殖,相互交流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经验,推动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

接下来,养殖场
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
逐步完善
“高密度、高围池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这一养殖新模式,
着力解决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
在水质、病害等方面
限制淡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弊端,
并把养殖经验推广给周边村民,
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以上两图 养殖场现况。 李志滔 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