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尝试微流水池养殖死鱼不断,要成功需注意什么?

 枭熊328 2018-07-20

微流水池养殖属于一种半封闭式养殖模式,其本质是将养殖鱼类集中在鱼塘水体中的某个小区域(即流水池),让鱼塘中的水经过流水池不断循环流动的一种养殖模式。流水养殖池建造在面积较大的鱼塘上,主养鱼全部放养于微流水池内,水体在推水增氧设备的作用下,在流水池内外循环流动,为池内提供充足溶氧,同时冲走池内鱼类代谢废物进入池外大水体,水体经过池外循环自净后重新进入流水池。与传统鱼塘相比,微流水池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提高养殖产量,且日常管理方便。

目前微流水池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今年在重庆长寿地区有养殖户开始尝试微流水池养殖,期间死鱼较多。在通威研究院高启平副院长的指导下,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的微流水池养殖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及塘头水质条件的检测,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

一、流水池塘口调查

1、长寿彭老板塘口

1.1池塘条件

由5个5亩水面的池塘串联而成,流水池进水口前水域种植一定数量水葫芦净化水质,流水池外部水域套养少量花白鲢。

1.2流水池参数

数量:6个,配套水面共25亩, 4.17亩水面配套一个流水池。
规格:长25m;宽5m;深:3m。

不同流水池内放养鲈鱼、黄颡鱼,投喂饲料。



1.3水质条件

测定指标: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

测定水域:流水池进水端、流水池前段、流水池后段、流水池出水端、传统塘口。






表1 水体溶氧、温度分布数据

备注:测定位置中1号、2号、3号、5号、6号为流水池编号,编号规则为从靠近鱼塘最外侧流水池开始为1号池,往鱼塘内靠近的流水池编号依次增加,下同;表格中“-”表示未检测。


表2水体平均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2、长寿易同兵老板塘口

2.1池塘条件

由60亩水面的池塘串联而成,流水池外部水域套养少量花白鲢。

2.2流水池参数

数量:12个,配套水面共60亩,平均5亩水面配套一个流水池。

规格:长25m;宽5m;深:3m。

不同流水池内放养加州鲈、大口鲶,投喂冰鲜及饲料。



2.3水质条件

测定指标: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

测定水域:流水池进水端、流水池前段、流水池后段、流水池出水端、传统塘口。






表3 水体平均溶氧、平均温度分布数据


表4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分布数据

二、结果分析

1、设计布局

调查发现鱼塘设计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鱼塘之间串联形成水流的封闭式回路,一种是鱼塘之间开放式循环。从水体循环角度分析,鱼塘之间成为串联模式,形成水体循环的封闭回路,鱼塘与鱼塘之间不易过于开放,造成水体循环不畅通或远端水体循环不起来,导致水体的利用率低下。



2、水质方面

养殖户流水池水质均存在氨氮、亚硝酸盐过高问题,其中投喂冰鲜的流水池水体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由于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养殖鱼类摄食强度大,因此导致单位水体营养素的排放量加大,从而引起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单个流水池理论养鱼承载量5万斤左右,但目前只有1万斤左右的承载量。流水池的建造应选择在水源方便的塘口中,可应急换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所检测的流水池养殖点水温均高于传统鱼塘,平均高出2℃左右,说明增氧装置对水体有较强的加热作用;流水池内外溶氧基本高于传统鱼塘,且上下水层溶氧分布较为均匀,说明该模式下的增氧效果更佳。流水池平均溶氧值基本呈上午低下午高、池内溶氧高于入水口溶氧的趋势。

3、养殖模式

流水池为高密度养殖模式,活动空间小,代谢强度大,需选择出适合该模式的养殖种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来看,加州鲈在流水池中的养殖存在较大问题,易产生病害,死亡率高,若在流水池中养殖,不宜一味追求高密度,若后期密度过高,则可适当将鱼转出部分,增加活动空间。也可在不同流水池中放养不同的种类的鱼,如黄颡鱼、大口鲶、叉尾鮰等,减少同一种鱼在单位水体中的密度,从而提高总产量。

由于流水池水温高于传统鱼塘水温,加州鲈等不耐高温的鱼类应避免在最热时候于流水池中养殖,可在八月之后气温下降时放苗,第二年八月之前出鱼;在饵料选择上尽量不用冰鲜。

4、日常管理

曝气推水流量的选择在满足鱼体正常代谢所需溶氧前提下,实时控制水体流速,不能让鱼长期顶水游动,从而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营养物质沉积效率,降低饲料系数;

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藻类,曝气增氧设备起辅助作用,要注意水体有益藻类的培养;

流水池出水口是氨氮、亚硝酸盐最集中的地方,可在此处种植适量水草净化水质;

流水池出水口处定期排污,避免残饵、粪便过多积累,影响水质。

三、结论

流水池上下水层、前段及后段水体的溶氧含量可以满足鱼类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没有出现鱼体密度高而导致溶氧不足的情况。在高温季节应注意放养鱼类对水体温度的耐受性;流水池养殖模式单位水体密度大,饲料残饵及代谢废物排放量大,水质风险系数高,所调查流水池均表现出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问题,此次流水池死鱼问题也主要是水质条件恶化。

鱼塘水质条件是流水池养鱼成活率及高产的关键因素,需结合365高效养殖模式,从养殖品种、饵料选择、投喂模式、水质调节及改底排污等方面来综合提升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




来源:通心粉社区
作者: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 王二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