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方药理 一人一方,辩证调理

 默念rhu74qbzwc 2018-03-01

 

“病无常态,药无定方,辩证施治,是为善始”这是李老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任何病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应在不同人的身上必然是不同的;风华正茂的少年,和风烛残年的老者;哪怕患了同一种病,用药也肯定不同;无先验必然之法,亦无包治百病之方,针对病患,唯有一人一方,辩证施治才是病患得治好的开始。

作为中南道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药王门第九代传人,同时也是北京第五代名老中医,李老从未停懈对医道一途的探索。他系统地整理了“神妙散”、“太乙救苦膏”、“仙传益母膏”并把这些方药与导引术相结合,临床应用也都卓有成效。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在他看来当以膏为最。

膏者泽也,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因其细滑醇和,精研细调,强阳不燥不热,滋阴不寒不滞的特性一度成为王孙贵胄滋补首选。慈禧太后都是长年服用“扶中减元和中膏”、“菊花延龄膏”等多种膏滋以达滋补身体,益寿养颜之效。后来膏方流落民间,也成了平民滋补的不二之选。因其炮制工序繁芜,现如今很多膏滋已濒临失传。

 正所谓修合无人晓,用心有天知。从医四十余载,李老始终秉古法秘炼膏滋,八繁之工功,丝毫不敢有所懈。他说“炼药就像做人一样,八繁古法是根基,精准组方为骨络,道地药材为血肉”。但凡精品膏滋无不是经八繁之功以两千多年的古法传承历炼陈香。

何谓八繁之功?即选、制、洗、泡、煎、秘、滤、收八道工序。

道地选材,非精不用

选,即选材。八繁之功选当其首,你熬出来的膏品质如何从选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年份、产地、甚至采药时机都对药的品质会有影响;先说年份,作为滋补三宝的人参,必须是三年以上才有效用,所以每次李老都会选起码五个“芦头”以上的参入药;再说产地,枸杞子必须是宁夏中宁的那边的果子果柄处有很细微的白点,它丢水里是浮于水面,不像其他地方会下沉;最后就是采药时机“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月是茵陈最好的采摘时机,错过了就只能等来年了。

秘法炮制,改性增效
制,即炮制。这也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草药的根本之处。恰如其分的炮制具有减毒、增效、改性,矫味等功效。就说大黄吧,用好就是药,用错就是毒;生大黄其性苦味重泻火解毒强;熟大黄活血化瘀能力较强;酒制大黄可泻心火肝火;醋大黄可清热化湿消积散痞。传统古法炮制须炮、烘、炙、煨、炒、炼、制、曝、露九蒸九晒。虽繁琐,但却必不可少。

深度清洁,祛污除渍
洗,即清洗。顾名思义就是要去其杂质、污渍;很多药材存放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些蜕化的杂质,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清洗祛除表面的泥沙、杂质、异味等;这样不论是植物药材还是矿物药材其质地都会变得更为细腻柔和。

慢浸长泡,唤醒药性

泡,即浸泡。很多药材经采摘之后,往往会陷入沉睡,如果不加以炮制唤醒他们的药性,对成药就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绝大部分药材,都只需用水浸泡即可,具体世间是多久呢?还得看是根、茎、叶、花、还是果实;一般情况十二个时辰足矣,对于这时间的把控李老向来是分毫不差;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我吃的阿胶膏味道不对呢?实际上阿胶是需要用黄酒来泡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熬出药之精华。

武火三煎,精华初显

煎,即煎煮。我们这里所说的煎并非只是简单的用猛火将药材煮沸,事实上不同药材放多少水煎多久都是有讲究的。我们需要将药材的精华给提纯出来,让药效得到最好的发挥,就必须反复煎煮三次方可,对此李老从未有过不耐。

文火慢熬,秘法炼汁

秘,即秘法。药材品质相同,炮制的工序也一样,出来的膏滋味道还会有区别呢?关键就在这收汁的工序里。每位医者会根据自己对药材,对膏方的理解结合自己独有的秘法经行调制。或晒、或炒、或焙、或烘、或煅、或醋、或盐最后出来的膏滋都是有所不同的。“现在还在坚持老法子(古法秘制)的(医者)真的已经没多少啦!我这辈子没别的心愿,没有就是希望这一身师门技艺不要在我这断了”摩挲着这个陪着自己几十年的老伙计(收膏的铜锅)李老不禁有些唏嘘。

滤杂炼精,精益求髓

滤,即过滤。滤过其渣更煎成膏;一百多公斤的药材,最终提炼出这十多公斤膏滋,精益求髓这也正应了李老常说的那句话“膏滋是补品中的工艺品,工艺品中的奢侈品!通常这一步别人都会弄少许膏滋滴在特制的纸上,直至膏滋不会渗出即可;凭着多年的经验李老也只是多瞅上一眼的功夫就能判定膏的粘稠度。

秘法收膏,蜜炼调味

收,即收膏。也是炼制的最后一步,成品味道如何关键就在于此,通常都是药膏煮沸出现“蜂窝”时就要开始收,此时火候一定要把控好,所谓滴水成珠,拉丝挂旗也都看这一步。最后再适当加入冰糖、蜂蜜等调其口感,静止放凉一份上品膏滋也就出炉了。

十二小时浸渍,三道提取,四次浓缩,四十八小时化胶,武火三次熬,文火收成膏。看似简单的八道工序历时七个昼夜。八繁之功九蒸九晒,一次次精炼既是药材本身的超脱,也是医者对于传统的继承。一勺膏滋十碗药,点滴膏滋寸心焦!四十年如一日,与苦涩相伴李老甘之如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