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 行书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086-愛-怎样欣赏李叔同书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86 每日一题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1918年8月19日出家后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他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出家前后,李叔同的书法完全不同。他对前半生的评价:一无可取,一无是处。出家后,完全无意于书法,认为也是俗事。一任天真自然。不同于苏轼说的“无意于佳乃佳。” 每日一字 繁体字的爱,当中应该是个心字,但古人大多不写心字最后的一点。但把心下面的一撇撇长了,好像是个必字似的,这是古人用这一撇代替了那一点,所以写爱时,当中的心不要加最后一点,加了以后显得不讲究。爱字的第一撇,起笔时要慢,行笔时要快,就是永字八法中的啄法,三个点一定要当三个点处理,尤其是最后一个点要短,不要写成撇, 不要写长了,最后一个点写长了,显得不含蓄。下来的宝盖写得要宽放,宝盖中间的一横如果写不直不要向上要弓形朝下弯。行书的爱上面的一撇可以写成一横,上面还可以写成像个木字似的,下面加个像天字草书似的。
愛,行皃。从夊,㤅聲。
——《說文》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㤅”作声旁。
——《象形字典》
愛,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汉典》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和篆文从心,从旡(吃饱打嗝出气),会嘘寒问暖关心人温饱之意。旡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㤅。是“爱”的本字。
【本义】《说文·心部》:“㤅,惠也。从心,旡声。”本义为惠爱。
【演变】㤅,本义指①惠爱:士,有天下人~之而主不~者,有主独~之而天下人不~者。又读xì,也表示②喘息。“㤅”后为“爱”所代替,遂废而不用。
【组字】㤅,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心部。凡从取义的字皆与惠爱等义有关。 另: 【构造】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夂(脚),从㤅(惠爱),会心有所系而行徘徊之意。 㤅也兼表声。
隶变后楷书写作𢙴,俗作愛。如今简作爱。
【本义】《说文·夂部》:“愛,行皃。
从夂,㤅声。”本义为行徘徊。
【演变】爱,本义指①行徘徊。由于“爱”也由“㤅”取义,后遂代替“㤅”,用以表示
②仁爱,慈爱:父母之~子,则为之计深远|~祖国。也指
③男女间的情爱: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者。由爱引申为④爱惜,吝惜,舍不得:夫雁顺风以~气力|尔~其羊,我~其礼。又引申为
⑤喜好:~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清洁。喜爱则事易办,又引申为⑥容易:这东西~坏。古又借作“薆”(从艹爱声。本义指草木茂密隐蔽的样子),表示⑦隐蔽的样子:~而不见,搔首踟蹰。
【组字】爱,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愛归入心部,爱归入爪部。凡从爱取义的字皆与徘徊或嘘寒问暖之厚爱等义有关。 以爱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嗳、暧、靉。 以爱作声符的字有:薆、懓、嫒、瑷。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ài形声,小篆从夊,㤅(ài)声,隶定为“愛”。本义为行走的样子,假借为喜爱、喜好、爱惜等。元代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简作“爱”,据草书楷化。
【辨析】①以“爱”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ɑi,但声调不同。ài:嗳、嫒、暧∣ǎi:嗳。②“爱(愛)”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嗳(噯)、嫒(嬡)、暧(曖)。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陈政《字源谈趣》)
  ——《王力古汉语字典》
【086-愛-怎样欣赏李叔同书法】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8/01/001372478.shtml(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