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癌症治疗水平大揭底,部分世界一流,部分仍需努力

 美中嘉和 2020-09-18

    近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刊登了全球癌症监察统计研究CONCORD第三阶段的结果[1]。CONCORD-3覆盖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3750万癌症患者,统计了2000-2014年间18种癌症(或癌症群)的生存率情况。

    如此浩大的工程,令人叹为观止!统计数据出炉,洋葱迫不及待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围观我国癌症治疗水平的优劣之处。从生存率角度来看,在我国医疗投入不高的情况,依靠中国医护人员和全社会的努力,目前多种我国高发癌症的诊治水平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了,有些则与世界最高水平仍有差距。

    一起来看看我们擅长什么,还需要恶补什么吧!

    值得鼓励

     
    • 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 多种我国高发癌症5年生存率处于世界前列

    • 对比医疗投入,我国癌症生存率可以接受

    仍需改善

     
    • 癌症发病人数世界第一,总体治愈率约30%

    • 地域大,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不均衡

    • 预防、早筛意识不够

    • 新药可接受程度低

    • 患者满意度不高

    值得鼓励

    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稳步提升

    大部分纳入统计的癌症在15年间的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癌症种类对比来看,最难治疗的肝癌、胰腺癌、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足20%。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淋巴瘤5年生存率超过50%。其中宫颈癌涨幅最为明显,15年间生存率提高14.3%

    2000-2014年中国18种常见肿瘤5年生存率(CONCORD-3)

    多种我国高发癌症5年生存率处于世界前列

    此次统计结果出炉,我们也有幸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多种癌症5年生存率处于世界前列。

    • 食管癌生存率第3,29.7%。

      排在日(36%)韩(31.3%)之后,远高于美国的20%。

    • 胃癌生存率第5,35.9%。

      韩(68.9%)日(60.3%)占据前两名,大幅领先其他国家。

    • 宫颈癌生存率第8,67.6%。

      韩(77.3%)日(71.4%)依然是榜首,美国(62.6%)位列第12。

    • 肺癌生存率第11,19.8%。

      日本、以色列、韩国超过25%,我国肺癌治疗仍需努力。

    • 卵巢癌生存率第16,41.8%。

      卵巢癌生存率各国差距不明显,第一名以色列48.8%。

    不难发现,肿瘤生存率方面,老邻居韩国和日本做的确实比我们好。虽然韩日的治疗水平未必比国内顶尖的肿瘤医院高超多少,但他们的预防和筛查工作却值得学习。

    对比医疗投入,我国癌症生存率可以接受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我国医疗支出占GDP的5.5%,远低于全球平均值为9.9%,排在纳入统计的267个国家的150位。世界银行将现阶段的中国定义为中高收入国家,而全部的中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6.2%,我国依然在平均线以下。

    2014年全球医疗投入GDP占比分布

    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正在加大医疗投入,近20年,我国医疗投入持续增长。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投入能够向榜首美国(17.1%)靠拢。

    我国医疗投入GDP占比变化趋势

    看完这个数据,不禁感叹我们医务人员的不易。在这个“少米之炊”的医疗环境下,通过诊治仍然有多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排在世界前列,足见医护工作者的努力

    仍需恶补

    癌症发病人数世界第一

    总体治愈率约3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癌症发病总人数也是世界第一。据WHO统计,癌症是我国排名第二的人口主要死亡原因,平均每十万人有167.6人死于癌症。癌症死亡总数占我国死亡人口的1/5和世界癌症死亡人口的1/4[2]。

    虽然前面统计了我国生存率排名世界前列的几种癌症,但大部分癌症的防治工作还有待提高。我国癌症总体死亡率发病率比约为0.7,癌症死亡率约是美国的一倍。详情见癌症治疗,中国处在什么水平?

    地域大,发展不均衡

    医疗资源不均衡

    说完人口多,自然就想到地域大了。我国拥有超过一半的农村人口,而优质的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北上广深这种大都市中,使得全民水平的癌症防治工作难以普及。

    以本次CONCORD-3统计我国乳腺癌生存率为例,纳入统计的21个登记点平均值为83.2%,其中北京86.8%、大连92.9%、连云港90%,而连云港市赣榆区乳腺癌生存率则低达40.4%,紧邻连云港的灌云县也只有58.2%

    我国纳入CONCORD-3统计的21个登记点

    预防、早筛意识不够

    尽早预防、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我国民众对癌症的预防和筛查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我国肝癌发病超过全球的一半,在亚洲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原因。而乙肝疫苗是人类第一个可以预防癌症的手段。我国台湾地区1984年开始推广乙肝疫苗,25年后统计疫苗推广后出生人群乙肝感染率降至0.9%[3]。

    可以预防和发现早期肠癌的结肠镜检查,在我国的普及度也不高,详情请见《降低90%癌症风险的结肠镜,今年你做了吗?。韩国自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癌症筛查计划,为40岁以上的人提供每两年一次的CT检查或结肠镜检查,结果是结直肠癌的临床治愈率高达71.8%。

    目前多种癌症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发生,或通过筛查在癌症发生早期开始治疗。以美国治愈率较高的前列腺癌为例,肿瘤位于局部时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9%,而当癌症已经开始远端转移会后5年生存率降至30%[4]。

    新药可接受程度低

    根据IMS最新研究数据,中国在2010-2014年全球癌症新药可及性的排名远远不及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49个新药中仅有6个在中国上市供患者使用,排名低于印度,高于南非。

    全球癌症新药可及性情况 (2010-2014)

    以前我国的癌症新药上市时间一般落后美国5年左右,但如此窘况有望近期得到改善。2017年5月CFDA连发3项政策,彻底取消临床试验机构认证,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如此的改革力度大大加快了我国新药上市的速度。

    患者满意度不高

    《中国肿瘤患者医疗服务升级报告》中调研显示,中国肿瘤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 就诊体验差:诊疗各个阶段,排队挂号、检查及等报告时间太长,院内转介院间转诊机制缺失,患者需要自己去不同医院和科室重复排队挂号就诊;

    • 新药获取困难:难以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案,国外创新药未在国内上市,上市后部分创新药医院内配不到药,进医保后处方受限;

    • 心理压力大: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巨大,担心治疗费用与家庭负担,来自医院的心理关怀少,入院治疗前需要自己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床位,近一半患者未被随访过;

    • 信息获取困难:疾病/治疗相关信息来源渠道有限,与院方沟通很少,过半的患者每次与主管医生沟通少于10分钟,听不懂医生的讲解,接触不到临床试验信息等;

    • 患者经济压力大:很多高价值创新药物没进医保,医保内药物报销比例过低,门诊不能报销等[5]。

    以上困难反映出诸多我国肿瘤患者就医有待提高的方面,其中最明显是患者没有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诸多疑惑无人解答。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样重要。更好的就医体验,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加配合,从而提升疗效。

    致读者

    以上简单盘点了我国癌症治疗的优势与缺失,希望医疗各界人士共勉,共同为提升我国癌症防治水平,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而砥砺奋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