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接地气”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3-02

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和全社会科学教育文化水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方面,必须时刻摆在突出位置。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是“知礼仪知荣辱”的精神境界。全面小康,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可以说,物质生活是民生,精神生活同样是民生。要发展这一民生、促进这一民生,必须要顺民心、合民意。这就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用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去推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促进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接地气、连民心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方略。为此,只有走民间、进社区、到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往群众堆里扎,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找准与百姓的共鸣点,着眼于生活细节,才能创新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工作内涵,才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中来。所谓“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正是如此。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精神文明建设不光要能够说群众身边的人物,讲群众身边的故事,还必须要能够消除群众的忧虑,遏制不文明现象,不断降低“民忧”。为此,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们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开展及时有效的专项治理,用“家常话”讲好“大道理”,引导群众摒弃不道德思想、不文明行为,进而从善如流。

“大型调查研究之风方能有的放矢。”精神文明建设贯彻群众路线、顺应群众意愿,必须注重研究新现象,重视新的精神文化现象背后的群体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精神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必须要深入新的文化现象中,大力促进公共文化发展,循循善诱,改善文化民生,让各类群体都能感受到精神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