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这句诗?

 无有360图书馆 2018-03-03

感谢诗书君邀请!

对于这一句早已经成为陈寅恪先生一生象征的句子,读来让人感慨万端。我有个想法,当一个人的才能超过这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时候,这个人注定是孤独的;因为高处不胜寒啊;当一个人追求自由性格独立到万径人踪灭的时候,他最后的结局将是无可避免的独钓寒江雪。这就是陈寅恪,一个一生都在和人间负气的大师,一个一生都在追求思想和精神自由的大师,一个晚景凄凉但最终打动了历史的大师。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不妨来看看陈寅恪先生这首诗的原文:

忆故居序:

寒家有先人之敝庐二:一曰靖庐,在南昌之西门,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托蓬 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牯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今卧病成都,慨然东望,暮 景苍茫,回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好友之者,得知予此时情绪也。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人在年少时,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十八岁我想出门远行,哪怕是在细雨中呼喊,人生都是幸福而浪漫的。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陈寅恪先生年少时怀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功底,带着梦想,游学国外,遍览群书,终于成就他的渊博高幍之学,成为民国时代的大师,可以说,除了梁启超、王国维,有谁敢说我能和陈寅恪争中国文化、中国史学的一杯羹呢?

人在进入中年之后,骨子里的家国之思会如春天的野草一样疯狂生长。家毕竟是血脉所系,毕竟是魂牵梦绕的地方,回到家乡,我们会变得异常平静,哪怕是岁月在心底刻下海沟一样深的伤痕,故乡都会将它抹平。其实这首诗写的并不复杂,只是陈先生远在成都东望故乡的一种感受。最让人动容的就是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一句。其实这是陈寅恪先生一生的写照,也许是一语成谶,也预示了他在即将到来的晚年岁月的悲惨遭遇。

人生的不如意来自哪里?来自对人生对命运对社会的不妥协。人的生命就像是一根橡皮筋,你的不妥协,必然会被人生越拉越长,直至绷断,陈先生就是这样一根被绷断的橡皮筋。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独立,可以说是不自由毋宁死。但是在这个世界,东方、西方,古代现代,哪里有真正的自由,所谓真正的自由,大概只会在梦里出现,而梦,最终都会醒来的。人的痛苦,大抵都出现在梦醒之时。

人可以远离家乡四海无家,但绝对不能四海无朋友,陈先生在晚年终于认识到,一个人孤独无依的凄凉。这个孤独无依,不是指身体上的,他毕竟有老妻相伴残生,这种孤独无依,来自于无人理解。辛弃疾不是把栏杆拍遍,感慨无人会登临意吗?岳鹏举不是哀叹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吗?一个人最深处的孤独,来自于精神。这种孤独可以造就天才,同样可以造就傻子!陈寅恪先生是学术上的天才,却是世俗社会的傻子!

我以为,做个孤独的天才,死也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