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

 丰少少爷 2018-03-03

凡是做成大事的人,多会遇贵人相帮。而另一方面,本身也要有把握机会的实力。朱元璋在创业期的快速发展之路就是这样的。在攻占了集庆之后,朱元璋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并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向浙东方向纵深发展。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在攻下徽州后,朱元璋遇到了一位大儒,名叫朱升。年近六旬的朱升曾在元朝做官,官至池州学正。因天下大乱,辞官不做,返回老家徽州。当朱元璋的部队开到时,他因为钦佩朱元璋的所作所为而来觐见。朱元璋很高兴地向他请教。朱升就提出了著名的“九字攻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九字箴言作为自己的主导方针。

在天下汹汹,割据混战的时期,能够有这样的见识,实属不易。高筑墙就是要打牢自己的根据地。当时很多义军都是流动式的,占领了一个地方,又轻易丢掉,难以稳定发展。这一条朱元璋做到了,他牢牢占据着应天府这个据点,不断向浙东扩张。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

广积粮,不仅仅指囤积军队粮草,深层的含义是要让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普通人们能够安定生活,发展生产。这样方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才能获得持久稳定的粮草补给。这一条朱元璋也做到了。他占领了富庶的江南地区,派手下将军康茂才在当地驻扎,组织军队大力屯田,发展生产。一年下来就收获粮食多达一万五千石,供应部队之外还有富余。

缓称王不是不称王,要称王,但是要低调,等候最佳时机,也就是所谓的韬光养晦,这是最难的。因为当时与朱元璋实力相当的徐寿辉、张士诚都已称帝称王。朱元璋是有野心的,但却要抑制住,不表现出来。这一点朱元璋居然也做到了。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

因为他看清楚了当时的形势。长江上游方向是徐寿辉,占据武昌府。长江下游方向有张士诚占据苏州府。自己被夹在中间。北面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就是韩林儿、刘福通的龙凤政权。朱元璋的身份是韩氏的臣子,尤其在占领浙东地区以后,又给他升了官,现在是江南行省丞相了。所以他一旦称王,就是背叛了龙凤政权,与韩林儿、刘福通站在了对立面,就会造成被三面夹击的态势。而如果不称王,龙凤政权就是他最好的屏障。有刘福通的大队人马在北方黄河地区与元军主力作战,自己就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壮大的机会。

此人送朱元璋九个字,竟助其迅速坐大,这些高招后人屡试不爽!

我们佩服朱升的远见卓识,更佩服朱元璋的胸襟和意志力。而“九字箴言”与朱元璋的经验,在近现代历史中也继续起着作用,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