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旗兵和兵勇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最不受待见的军队让大清亡了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03

每次看到清宫剧的时候,皮酱都会有种感觉:清朝士兵真穷,穿的衣服不仅没啥防御力,还在前后写个“兵”或者“勇”字。但是就算衣服再寒酸,这“兵”和“勇”还代表着不同的阶级,乱穿衣服被发现闹不好还有杀头之祸。

身上能贴“兵”字的有“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都属于大清正规军,但是地位却三六九等。“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三八二十四旗。

“八旗军”不仅直接隶属于皇帝,同时享有世袭制,于是“八旗军”兵力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出。而“绿营军”全部都是由汉人组成的部队,是清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于是乎在“兵”字中各军地位也就是体现出来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绿营兵。

八旗军基本分布在京城周围来保护皇帝的安全,是大清最精锐的部队。但是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自认为高人一筹,变得懒惰,曾经骁勇善战的“中央军”成了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军队。而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一般大事小情,都是将军大笔一挥绿营军上,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就连平定三藩的首功都属于绿营军,结果就是八旗军慢慢被绿营军取代。

雍正登基后,看到与战斗经验丰富的绿营军成反比的八旗子弟一个个提笼架鸟斗蛐蛐,雍正怕政权不稳,于是下旨说八旗为满洲根本,开始了整军治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身上贴“勇”的士兵说好听的是雇佣军,说难听的就是给皇帝加打短工的。雍正、乾隆朝后遇战事,若八旗和绿营兵不足用,就临时招募乡下农民组成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立下战功也没用顶多口头表扬一下。

直到清末太平天国时,曾国藩才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为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勇字的兵,只效忠自己的队长,但是后来演变成军阀的部队,这也是清朝灭亡后中原大地上军阀势力众多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