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却是勇字?他们到底谁更厉害?

 无风起念 2020-07-25

兵,是国家的武力强盛的根本。是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当兵的大多数都是男子,并且身体健康,威武雄壮的,作为当兵的为了统一管理,所有小兵的服装和武器基本都一样,但为什么到满清的时候,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却是“勇”字?

清朝有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军都是世袭制,所有兵力都是从八旗子弟中选出。

而绿营军,则全部都是有汉人组成的部队。是清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

八旗军和绿营军虽然职责相同,但地位不同。八旗军永远分布在京城周围,用来保护皇帝的安全,是大清最精锐的部队,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一般大小战事,都是他们先上,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满清入关以后,八旗子弟因为自认为高人一筹,慢慢的变得懒惰,成为了外强中干的军队,慢慢被绿营军所取代,后在雍正登基以后,看到八旗子弟都成为了纨绔子弟,不堪大用,而汉人却个个英勇神武,怕有一天会起兵造反,于是下旨说八旗为满洲根本,大动干戈,整军治军,终于使得士气大振,维护了当时的国家统治。

“勇”与“兵”相比,就是后娘养的了,雍正、乾隆每次有战事,当八旗兵和绿营兵人数不够时,就临时招募乡下农民组成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属于白干活不拿钱的类型。

直到清末太平天国时,曾国藩才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为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勇字的兵,只效忠自己的队长,后来演变成军阀的部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