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人可称君子?

 昵称32901809 2018-03-03

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的最高方面是成为圣贤,但是圣贤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圣贤既需要高尚的人格,又要有伟大的事功,所以,孔子说,圣贤我见不到,能见到君子就行了。说明君子是中国文化中较之于圣贤低一些,但是也是极为难以做到的,所以,君子人格就成为中国文化中普遍认同的理想人格。

事物总是相克相生的,有君子,就有小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其实并非那么明显,君子也可能道德滑落成为小人,小人也可能道德提升成为君子。其实这个事情古人也一直在探索,到底如何区分小人与君子。古人一般对君子的描述多一些,对君子的要求高一些,我们从古人对君子的标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特质。

在古人眼里,君子有十一条标准(好多啊,做君子好难啊!)

1.权重者不媚之,官职再大,君子不去献媚,

2.势盛者不附之。势力再强,君子不去攀附

3.倾城者不奉之。你就是美如天仙,和君子无关

4.貌恶者不讳之,你就是丑如钟馗,我也无所谓

5.强者不畏之,你强归你强,清风拂山岗

6.弱者不欺之,你弱小,君子也不会欺负你

7. 从善者友之,君子和善人交朋友

8.好恶者弃之。君子会嫉恶如仇

9.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君子尊敬尊长,爱护幼小。

10.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君子做老百姓就是个老百姓,做官就是有担当负责任的人。

1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君子是那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

作为君子,就要有君子的道义。何为君子之道?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中说:“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君子之道是中华民族追求的集体人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优秀因子,都被集中在君子身上,所以说,君子人格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孔子的“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都是对君子人格的具体阐释。而余秋雨认为,君子有九个方面的特征,“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和君子知耻”。这九种品质,我们可以简化为三个层面,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君子是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的勇士;对社会和他人而言,君子有着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的悲天悯人的胸怀;对个人而言,君子是严于律己、修身养心、崇德弘毅的道德楷模。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