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人的集体人格——君子之道

 阿布的书柜 2023-11-03 发布于广东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哲学家梁漱溟认为,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生活样式”。

穿越千年的文学经典是文化,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也是文化。蒸汽机的改良是科技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

你看,文化是阶梯状的,它有很多级台阶,每一级都安顿着不同的项目。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最高的那级台阶上,安顿的项目是什么呢?是唐诗宋词、百家经典这样的文化硕果,还是中国古人统合广土众民积累的制度成就?余秋雨给出的答案是,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

什么是“集体人格”。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后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提出只有“集体无意识”才有普遍意义。

对此,学术界有个比喻:弗洛伊德找到了大海波涛下的暗礁,而荣格,则找到了暗礁下的海床。“集体无意识”这个词,余秋雨称之为“集体人格”。

 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理想型集体人格,比如日本人的集体人格可能是“武士人格”“浪人人格”;放在欧洲基督教环境下,可能是“圣徒人格”或“绅士人格”;在北美新大陆,又会是“牛仔人格”。

这些形象之间有很大差别,圣徒的执着、绅士的谦让、牛仔的冒险、武士的忠诚,彼此之间差别巨大,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的演讲中提到:西方文明用武力来压迫亚洲国家,这是“霸道”文化。而东方文明主张用道德和仁义来吸引他人,这是“王道”文化。“王道”文化要胜于西方的“霸道”文化。

“君子”是中华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找到的“最大公约数”。

在现代汉语中,“小人”这个词往往有道德批评的意味。但在古汉语中,“小人”其实是个中性词,它指出身低微的普通人。同样,“君子”最初指的是“君之子”,那些血统高贵的人。

在上古时期,由于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不同,作为贵族子弟的“君子”,不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有大把时间琢磨自己的一言一行。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哪管得了那些繁文缛节。

“君子之道”最重要的九个维度:君子怀德、君子之德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不器、君子知耻。

第一个维度是“君子怀德”,也就是君子要有德。“德”到底是指什么呢?余秋雨认为,“德”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利人、利他、利天下”。

“利天下”是孟子说的,他说“摩顶放踵利天下”,意思是只要对天下有利,不惜浑身伤残。当然,这个标准太高了,一般人达不到,也很难有机会去达到。有没有适合所有人的标准呢?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宋代大儒朱熹对这四个词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怀德”,指君子心存仁德;“怀刑”,指君子心存法禁,知道哪些事情决不能做。

相较而言,小人“怀土”,心存占有,而且“怀惠”,总是想着各种利益恩惠。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便是君子;以私自利益为出发点,则是小人。

第二个维度,“君子之德风”。

《论语·颜渊》里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君子的道德像风,民众的道德像草。风吹向草,草就随风倾伏。孔子是在强调,君子并不是自己有道德就够了,你还要像风一样影响大众。

一个词叫“草民”,这个说法正来自“小人之德草”这句话。如果君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当地的民风就会好。

遗憾的是,古代历史上不乏反面案例,不少贵族或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利用底层人受教育不足、信息掌握有限、生存资源缺乏等特点,玩弄民情,煽动民意。大风扬起了,结果沙尘满天,一个个所谓的君子埋在草丛之中灰头土脸。

“君子之道”的第三个维度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有一点很奇怪,“美”的对立面是“丑”,为什么孔子说“成人之美”和“不成人之恶”,而不说“成人之善”或“成人之丑”呢?

“善”和“美”还不太一样,“善”要比“美”更容易达到。一个“好人”往往会“与人为善”,但作为“君子”,除了“与人为善”之外,还会“成人之美”。

例如一个人落水,好人会下水救人,君子也会下水救人。当隔壁在举行一个婚礼,你与他们素昧平生,但你却投去了祝贺的目光,这就是“成人之美”,这是君子才会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灾难面前,出手能带来明显的价值,这时“君子”与“好人”做着同样的事。但在无灾的日子里,“君子”的独特之处是能敏锐地发现价值,给别人带来一个不经意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也能中获得快乐。

第四个维度: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的意思是周全、平衡、完整;“比”的意思是粘连、勾搭、偏仄。说白了就是,君子懂得平衡,而小人总要偏袒。

当你刚加入一家公司,新环境让我们有生疏感、不安全感,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在公司中结交几位朋友,以求日后有个照应呢?你看,在日常生活中,“比而不周”似乎比“周而不比”更合理。

有不少人把自己的朋友圈当作小小的“利益共同体”,对圈子之外的人是满满的窥探、算计和防范。显然,这就成了小人行迹。

君子之道的第五个维度: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今天,“中庸”这个词往往会有点贬义,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模棱两可,谁都不得罪。但在传统社会,正如孔子所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简言之,“中庸”是最高的道德。

中庸就是用力恰到好处,不过度,不走极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段的最大区别之一是,战争从局部冲突走向接连不断的全面冲突。

假设你要从公司门口走到地铁口,沿途会经过马路、施工的工地和放学的学生。当我们睁着眼睛的时候,或许可以想办法避开那些障碍物。

但我们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对于未来会遇到什么是全然不知的,这就像闭着眼睛从公司走到地铁口。左侧听到到车辆声就向右侧躲避,没想到右侧是施工挖出的深坑,要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很不容易。

君子之道第六个维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当然也劳累,君子要行仁、践义、利天下,即便缩小范围,也要顾及周围的人,达到“周”的标准,能不劳累吗?只不过,这种劳累,敞亮通达,因为君子不需要像小人一样逃避质疑的目光、填堵已露的破绽、防范种下的祸殃。这一来,做君子的劳累也就减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全是蓝天白云下的坦然畅然。

君子之道第七个维度

君子种种品德,落成行为规范,便是礼。长期身体力行某些原则,可以反过来加固精神,提升人格。君子的品德需要传播,但在古代,传播渠道稀少、文本教育缺乏,最有效传播途径就是君子的行为方式。正因为这样,历代君子没有不讲究礼仪的。中国也由此而被称为“礼仪之邦”。

怎么践行“礼”?

第一是“敬”,第二是“让”。

所谓“敬”,说白了,就是学会高看别人一眼。西方人讲究平视,而中国古人认为,懂得高看别人,给人以尊重,更有价值。不仅对长辈要敬,对陌生人同样要表达尊敬,这才符合君子的要求。

而所谓“让”,就是彼此退让一步。孟子曾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意思很直白,古人认为“礼”正是从“让”开始的。

君子之道第八个维度:君子不器

在古代,不少在朝为官的人,回家见到亲人也是呼来唤去,回乡见到父老,也常常摆着官架子。所以,君子“不器”是在强调,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多元社会身份,避免变成某种功能单一的器物。

“君子不器”还有个内涵,这就是不要让我们成为器物的奴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应该被物欲所裹挟。

君子之道最后一个维度就是“君子知耻”。它像一面镜子,也像一个报警装置,时时提醒你要反省自己。

引用荀子的一段话: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君子以品德不好为耻,不把别人的污蔑看作耻辱;以不守信用为耻,不把别人的不信任看作耻辱;以没有才能为耻,不把没被重用看作耻辱。

孔子本来是有完整的人文计划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不仅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辛苦奔波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都没有效果。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也就是让自己做个什么样的人。

“修身”本是他计划的起点,没想到,起点变成了终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