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动,万物长 转眼就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了 (也就是今年3月4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蛰” 是藏的意思,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前后,天气开始转暖,并渐有春 雷出现,雨水渐多。春雷始鸣,惊醒 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但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 各种动物开始活动, 各种微生物能开始生长繁殖, 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 人们稍有不慎,就容易得病。 所以 今天就要来给大家说说 在惊蛰时节需要注意什么 又该如何养生 1 此节气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了所谓“春眠不觉晓”的“春困”。 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时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而得的。 2 起居方面 最好能够坚持夜卧早起,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运动方面 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激烈. 情绪方面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情志要戒怒忌郁,按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情志要戒怒忌郁 按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因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点,故肝也属“木”。肝,恶抑郁而喜调达。 3 饮食要多甜少酸 因为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多食甜,少食酸,这样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饮食方面 宜 ◆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忌 ◆忌食或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鹌鹑。 ◆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应少吃,如辣椒、葱、蒜、胡椒。 ◆惊蛰季节要少吃酸,以伤脾胃。 ◆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4 食材:玉米碴20g、鲜米30g、黑糯米30g、小薏米20g. 制作方法: 1..将玉米碴20g、鲜米30g、黑糯米30g淘洗干净,提前浸泡半小时。薏米淘洗干净,提前浸泡2小时。 2.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3.用电压力锅煮粥,时间快,调到相应模式即可。如果用普通锅煮,就用大火将水烧开,再用小火煮40-60分钟左右。 4.粥煮好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或红糖,待其煮化即可食用。 食材:陈皮6克,枸杞少量、去芯莲子30克,薏仁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鸭肉250克。 制作方法: 1.先将鸭肉用清水洗净血污,切块。 2.薏米用铁锅炒至微黄,莲子去芯洗净, 3.淮山用水稍浸,陈皮、生姜用水洗净, 4.将全部用料一齐放进汤煲内,加入清水, 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能补脾健胃,去湿止泻,对于湿气重而又大便稀烂者尤宜。 说了这么多的注意和预防 大家都知道如何养生了吗? 最后 祝大家身体都棒棒哒~ 金贞熙养生坊 养生就是那么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