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頌凱:搶救退化性關節炎,先強化韌帶、肌肉

 范良光 2018-03-03

近年路跑盛行,因而導致的早發型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多,逐漸成為慢性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

當關節軟骨持續被磨損,會導致一連串退化反應,如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關節積水等,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長骨刺」,就是關節退化的一種現象,這些疼痛和僵硬常開始於韌帶、肌肉與神經,也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嚴重的必須手術治療。

20年前《美國老人醫學(Gerontology)》期刊著名文章寫道:「如果期待膝關節可以像身體器官一樣正常運作,就必須仰賴所有維繫其機械性穩定的組織,包含韌帶、骨骼、半月軟骨、以及關節囊⋯⋯而退化性關節炎最早發生的組織變化,就出現在韌帶附著於骨頭的交界處。」後來研究也證實,韌帶受傷、鬆弛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定。

如關節外圍鬆弛的韌帶未經強化治療,接下來導致骨骼的破壞和軟骨磨損,一步步地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站在專治運動傷害醫師的觀點,先治療鬆弛韌帶,強化膝關節支撐力道,可避免軟骨磨損、骨頭摩擦,避免走向最後的關節置換。

蹲跪膝蓋承受體重5~7倍

膝關節退化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部分:關節的壓力異常以及關節的軟骨異常。

平常走路時,膝蓋就承受身體的重量,尤其是上下樓梯、跑步、蹲跪承受壓力更大。上下樓梯膝蓋會承受體重3~5倍的力量,蹲跪時膝蓋負重更高達體重的5~7倍。這時候,如果膝蓋的支撐不夠(壓力異常)或本質不佳(軟骨異常),都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

膝關節退化的治療,以往多著重軟骨的保護和修復,但近年研究發現,前述兩個關節退化的原因中,壓力異常會發生在軟骨異常之前,若能及早加強關節的支撐,就可避免日後軟骨的磨損。

韌帶鬆弛,蹲下站不起來

韌帶是一強力結締組織,連結骨頭和骨頭。膝關節韌帶和身體其他關節有很大的不同,4條重要的韌帶分別保護著關節前後左右的穩定。在關節裡面貫穿了「前十字韌帶」與「後十字韌帶」,它們前後交叉,負責維持膝關節前後方向穩定。另外膝關節內外兩側各有「內側副韌帶」與「外側副韌帶」,負責維持膝關節左右方向的穩定。除4條大韌帶,在關節囊外層還有其他較小型的韌帶與肌腱包覆在外圍,類似膠帶一層層把膝關節固定起來。

韌帶受傷多半因過度使用或外傷,運動時扭傷、跌倒時挫傷或過度工作。正常狀況下,受傷組織在血液循環充足環境多半可自己修復。偏偏韌帶不像肌肉有充足血流(從顏色可觀察出,韌帶是白色、肌肉是紅色),韌帶一旦受傷就很難自我修復。日積月累,受傷韌帶愈變愈鬆,最後失去保護關節的能力,退化性關節炎於焉發生。

韌帶鬆弛後,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就扮起救火員角色。肌肉群需長時間保持收縮出力狀態,代償已經搖搖欲墜的關節。然肌肉持續收縮會產生緊繃,肌肉疲乏後會沒力,這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尤其是關節炎初期)會覺得關節總是緊繃僵硬、蹲下去就站不起來的原因。

運動訓練是主角

傳統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醫生多半開立止痛消炎藥或肌肉鬆弛劑、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注射玻尿酸、做復健⋯⋯最後不行就開刀(關節鏡手術或關節置換)。上述方式幾乎都屬於症狀治療,是退化發生後的補救治療,未能達到治本之效。

既然退化性關節炎始於韌帶鬆弛和肌肉無力,搶救關節就應該從加強支撐力量著手,除保護它們以避免退化,還要增強它們強化膝蓋,才是治本之道。

針對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近年出現兩個重大變化:

1救韌帶肌肉先於關節軟骨。

2以增生強化再生代替消炎止痛。

包括減重、復健治療、穿戴護膝、姿勢與動作調整、避免過勞、局部按摩都是很重要的保護措施,日常生活中做得確實,膝關節愈可得到充足休息,減少關節退化。

●韌帶增強:有運動傷害治療經驗的醫師針對受損的韌帶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溶液(增生注射)、PRP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或國外進行的再生組織療法,完整療程包含3次注射,1~2次療程後應該會有明顯改善。

●肌肉增強:正確且持續的運動訓練絕對是主角,針對核心肌群與大腿前後側的肌群特別強化,讓你感覺到膝關節變輕,走路運動都輕鬆。如果擔心毅力不足或運動錯誤產生反效果,也可以請專業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教練做個人指導,效果事半功倍。

●營養補充:飲食第一要務就是多喝水,每天最好攝取3000cc水分,加速新陳代謝。食物可多補充富含維生素A、C、E、鈣、鎂、葉酸的水果或蔬菜(如奇異果、深綠色蔬菜),含維生素E、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食物(如杏仁);同時避免攝取過多酸性食物(魚肉蛋或是精製澱粉類食物)與油炸類食物。市面上販售的維他命、鯊魚軟骨、葡萄糖胺、軟骨素、乳油木果等產品多吃無益,適度補充即可。

退化性關節炎近年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是每個人早晚會遇到的疾病。建議在軟骨磨損之前,先針對膝關節的韌帶和肌肉做好保護與增強措施,如此你的膝蓋不但不易因運動過早退化,甚至還可能愈來愈年輕!

(作者為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奧、亞運國家代表隊醫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保養膝蓋的8種減壓法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214期 2016.09.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