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卯年春晋东南行记之第二篇

 wqk1405 2018-03-04
上接晋东南行记之第一篇——高平

       一清早即赶往泽州青莲寺,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硖石山
硖石山
青莲寺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其又分为新古上下两寺,新青莲寺位于半山之上。古青莲寺在下。
上青莲寺
上青莲寺
上寺
上寺
从上寺俯看下寺
从上寺俯看下寺
上青莲建于唐太和年间,主要有藏经阁、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等建筑。
藏经阁
藏经阁
藏经阁斗拱
藏经阁斗拱
藏经阁转角细部
藏经阁转角细部
藏经阁斗拱细部
藏经阁斗拱细部
汉文大藏经的祖本《开宝藏》存世绝稀,往往一卷即为一国之宝,而青莲寺藏经阁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还保存有三十多卷《开宝藏》。
山西藏北宋原刻《开宝藏》
山西藏北宋原刻《开宝藏》
上青莲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
释迦殿
释迦殿
释迦殿
释迦殿
释迦殿斗拱
释迦殿斗拱
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斗栱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昂与耍头均作批竹式。补间无斗栱,只作隐刻。斗栱用材合宋《营造法式》六等材。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释迦殿转角
释迦殿转角
大殿前后檐均在明间设板门,两次间置破子棂窗,前檐明间的地栿、立颊、上槛均为石作,表面线刻花卉纹饰,刻工精细,四周立柱为方形抹棱石柱。
释迦殿方形抹棱石柱
释迦殿方形抹棱石柱
方形抹棱石柱上线刻花卉纹饰
方形抹棱石柱上线刻花卉纹饰
从石柱、门楣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创建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
释迦殿门楣上北宋纪年石刻题记
释迦殿门楣上北宋纪年石刻题记
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
释迦殿内宋代塑像
释迦殿内宋代塑像
释迦殿内宋代菩萨塑像之一
释迦殿内宋代菩萨塑像之一
释迦殿内宋代菩萨塑像之二
释迦殿内宋代菩萨塑像之二
菩萨坐兽
菩萨坐兽
须弥座
须弥座
北宋早期木构梁架
北宋早期木构梁架
释迦殿外五代《峡石山青莲寺上方院铭记》石碑
释迦殿外五代《峡石山青莲寺上方院铭记》石碑
碑阴之天福七年(942年,天福七年系石敬瑭在位最后一年)石刻纪年
碑阴之天福七年(942年,天福七年系石敬瑭在位最后一年)石刻纪年
寺中唐代经幢
寺中唐代经幢
一直在倾力收集泽州金石碑刻题记的小张老师
一直在倾力收集泽州金石碑刻题记的小张老师
而本朱则在释迦殿前闲坐,看管佛殿的大爷特此一首梵唱。
而本朱则在释迦殿前闲坐,看管佛殿的大爷特此一首梵唱。
参观上寺后下山至古青莲,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
下青莲寺
下青莲寺
正殿,亦称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中有释迦及弟子菩萨六尊彩塑,塑像面容丰满,完全是唐代塑像的风貌。
古青莲寺正殿主尊释迦像,高约4米。
古青莲寺正殿主尊释迦像,高约4米。
正殿弟子像
正殿弟子像
正殿菩萨像
正殿菩萨像
正殿菩萨像之二
正殿菩萨像之二
古青莲寺除正殿之外还有南殿,其中有多座宋塑,亦为国宝。
下寺宋塑
下寺宋塑
写实细腻,传神精细。
写实细腻,传神精细。
参观完下寺之后即告别青莲寺,赶往羊头山。
山路边一座损毁的砖塔
山路边一座损毁的砖塔
羊头山石窟,在山西省高平、长子、长治三县交界处,羊头山海拔2000米,因山巅巨石酷似羊头而得名,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山腰至山顶共计有40余洞窟,雕凿于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
石窟之一
石窟之一
石窟外佛龛造像
石窟外佛龛造像
石窟之一
石窟之一
路边石刻残石
路边石刻残石
石塔
石塔
石窟门楣及窟门外二力士造像
石窟门楣及窟门外二力士造像
力士造像
力士造像
石窟基本为僧人禅修之窟
石窟基本为僧人禅修之窟
窟中多刻千佛造像
窟中多刻千佛造像
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内龛面整齐,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精细。
羊头山第六窟
羊头山第六窟
另外,山腰至山顶有千佛造像碑一通。
千佛造像碑
千佛造像碑
羊头山下即秦赵长平之战故地,秦将白起于此坑杀四十多万赵兵(可为啥是网秦笔触呢?!)
羊头山下即秦赵长平之战故地,秦将白起于此坑杀四十多万赵兵(可为啥是网秦笔触呢?!)
至山顶羊头石塔之路
至山顶羊头石塔之路
山顶四面造像塔形制独特,塔座为伏羊,为北魏时刻造。
本朱与神婆圣母在山顶羊头四面造像塔前合影
本朱与神婆圣母在山顶羊头四面造像塔前合影
小张老师在收集某窟影像资料
小张老师在收集某窟影像资料
考察有时候顾不得形象
考察有时候顾不得形象
羊头山顶石窟中的本朱
羊头山顶石窟中的本朱
羊头山第五窟中有大魏正始二年纪年,北魏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505年,置身于海拔二千余米的山顶之上,观摩这些已历时一千五百多年石窟,天色又黯淡下去,那时的我忽然有种恍惚。
想起山花老的一段话:

    “一千五百年前的“光流末季”时代,石窟寺仅仅作为一个侧面,即折射出我们的文明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代更迭的时代,是处于一个多么伟大的百花齐放的阶段,这正是一个民族的特殊力量,他不惟姓“汉”,他也包括鲜卑、突厥、匈奴、九姓胡和西域三十六国的人民。在颠沛流离的底层生活里,是什么点亮他们生的希望、生的活力?!”

    由此又想到王仲荦夫人郑宜秀先生写在《魏晋南北朝史》前记里的话:

    “在断代史的写作中,在当时的情形下写作往往变得很艰难,最让他感到愉悦的是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文化与佛教。而后者是由外邦传入中国后融合入中华文化,实际上已成为我们这个一心向善民族传统思想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羊头山山顶上的一方小石窟
羊头山山顶上的一方小石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