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河南 | 常青:河洛石窟艺术巡礼(9/29-10/5)

 张问骅 2022-09-21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佛教曾盛极一时。除著名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北魏到唐,从平城经晋东南到洛阳,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沿途文化遗迹甚丰,特别是佛教遗址或遗物,如石窟和石造像,至今仍有很多,也经常有石造像重新出土问世。

图片

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常往来于两京地区,太行山西麓一带交通异常繁忙,处于这一交通线上的建州(今高平)、怀州(今沁阳)等地,开凿了众多石窟寺,比较著名的高平羊头山石窟、高庙山石窟、石堂会石窟等。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佛教发展盛况空前,晋阳作为陪都,深受其影响。众多僧侣从邺城来到晋阳,传播佛法,建立寺院,开凿石窟及造像,如天龙山石窟、瓦窑村石窟、姑姑洞石窟、龙山的童子寺和蒙山的西山大佛等。地处两都之间的晋东南地区,交通作用尤为显著,沿途设立众多驿站,同时也开凿了大量石窟寺,如武乡良侯店石窟、左权石佛寺石窟、高欢云洞、榆社响堂寺石窟、园子山石窟等。

图片▲晋中及晋东南地区石窟寺分布图

洛阳是北魏后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孝文帝(499)迁洛,至永熙三年(534)孝静帝(552)迁邺,北魏都洛凡41年。在这41年间,龙门石窟艺术达到高峰。

图片图片图片

讲师介绍

晋行记特邀专家   常 青

佛教艺术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长安与洛阳:五至九世纪两京佛教艺术研究》(上、下册)(文物出版社,2020年)、《金石之躯寓慈悲: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两册,研究篇与著录篇)(文物出版社,2016年)等专著10余种,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图片9月29日(周四)

洛阳指定酒店集结

住宿:洛阳酒店 

9月30日(周五)

龙门石窟(特窟三个)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洛阳酒店

10月1日(周六)

鸿庆寺石窟、万佛山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洛阳酒店

10月2日(周日)

水泉石窟、巩义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高平酒店

10月3日(周一)

羊头山石窟、石堂会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高平酒店

10月4日(周二)

七佛山石窟、大佛山石窟、高庙山石窟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晋城酒店

10月5日(周三)

碧落寺、河南博物院造像厅

用餐:早中餐

郑州返程

行前介绍

集合点  河南洛阳

河南省洛阳,牡丹花城,十三朝古都……负山抱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王者之里。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跨度长达1500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图片

提前早到的朋友推荐前往:关林庙、明堂、白马寺、香山寺、天子驾六博物馆、周公庙博物馆……

推荐美食:牛肉汤、胡辣汤、烩菜、扣碗、连汤肉片、杂肝汤、夹马营烧鸡…推荐前往:小街天府、十字街夜市等……晋行记每次一定会带大家品尝当地的美食,美食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9月30日

龙门石窟(三个特窟)

中国古代的佛教石窟遍布北方各地,在长江以南也为数不少,其中最为著名的还要数敦煌、云冈、龙门这三大石窟了。太和十八年(494年),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北方地区,缓和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毅然决定把首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了洛阳,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孝文帝和他的文武大臣们很崇信佛教,他们选择了龙门山作为开窟造像的佛教胜地。

图片

@古阳洞——龙门石窟第一窟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窟最早、时间延续最长且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因此也被称为“龙门石窟第一窟”。它是北魏皇室贵族和名门望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更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洞窟,是研究北魏政治、经济、民俗、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的艺术宝库。

图片摄影/赵亮

古阳洞洞内有各式的造像龛多达1000余个,大小龛的造像,都是北魏后期盛行的秀骨清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洞内佛龛的龛楣、龛内佛像的背光和光头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图案纹饰富于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古阳洞里,“褒衣博带”和“秀骨清像”风格和谐统一,臻于完善,是龙门石窟北魏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中原风格”的完美体现。 

图片

10月1日

鸿庆寺石窟、万佛山石窟

@鸿庆寺石窟

鸿庆寺石窟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14公里处的常村镇石佛村,背依白鹿山,南临涧河水,面东而座,南北一字排开,开凿于北魏晚期的公元386年至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鸿庆寺原名“三圣庙”,唐圣历元年(公园698年)武则天巡幸该寺,改名“鸿庆寺”。  

图片图片图片

@万佛山石窟

万佛寺石窟位于于洛阳市吉利区坡头村东之万佛山,现存六个洞窟,分上下两个寺院。经研究分析,该组石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上寺院一号、二号窟和下寺院六号窟下部,分别刻有环窟大型礼佛图。其中下寺六号窟礼佛人数多达55人,为河洛地区礼佛图之最,异常珍贵。

图片图片图片

10月2日

水泉石窟  巩义石窟

@水泉石窟

图片

开凿时间早于相距十几公里的的龙门石窟,洞内有400多个造像龛,1000多座造像,两尊高5.38米的主佛左右站立,是十分罕见的“二主并立”。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图片

@巩义石窟

巩义石窟寺在黄河巩义段南岸与洛水交汇处的大力山下,以黄土为地质结构的邙山延伸到此处是一段石山,唯独这座小山是石头山,石色与黄土一般无二,石窟就开凿在山脚下。这里北依邙山,面临洛水, 山光水色、秀丽多姿,是“溪雾岩云”的幽栖胜地。

图片

石窟寺看点

一是帝后礼佛图,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情形,分《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是存世孤品,雕刻在窟内两侧分为三层六组。

图片

二是第五窟的窟顶天花。窟顶为方形藻井,中心是一个特大的莲花,周围环绕六个凌空高翔的飞天,四角有图案化的化生佛并间有忍冬。整个藻井以莲花为主题,构图匀称,美观大方。据说北京人民大会堂天花板上的莲花图案还是模仿石窟寺内的莲花图设计的。

图片

三是石窟内壁雕刻的伎乐天、飞天、神王和力士。第三窟和第四窟均有的伎乐天雕刻,都是世俗乐队演出时的写照,筚篥、琵琶、竹笛、双面鼓无一不是现实乐器的再现;伎乐天头作双髻,身着圆领衫,披短袖对襟袍,给人以亲切的生活感受。

图片图片

10月3日

羊头山石窟、石堂会石窟

@羊头山石窟

图片

“羊头山在今山西之南境泽潞二郡交界,高平、长子、长治三邑之间……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这段文字,出自明朱载堉的《乐律全书·羊头山新记》。“泫氏,二汉,晋属上党郡治,有羊头山。”《魏书·地形志》中的这句话,是高平羊头山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与之相对应,羊头山顶有一座著名的造像塔,凿于北魏时期,塔座被雕成头尾清晰的伏羊状,羊背上驮着一块平面呈方形、四面皆有佛龛的造像石,其上覆盖着一块四注水式的石质屋顶。

图片图片

@石堂会石窟

石堂会石窟位于山西高平市东北15公里的石堂会村,石堂会地处清梦观所在的铁炉村和智积寺千佛碑所在的建南村之间。村子坐落在山间,至今保存有部分明清民居。石窟开凿在村北山岗上,当地俗称北山,这里是太行山的西部余脉,山势大体呈东西走向,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图片

石堂会石窟现存6窟,依山势分东西二区,东区3窟开凿于明万历时期,根据题刻可知为三教洞,三义洞,高禖洞。西区3窟开凿时间应在北魏晚期至东魏之间,自西到东依次编为第一、二、三窟。是晋东南现存的北朝民间开凿的小型石窟中水平较高的一处,这三个石窟的规模和体制大致相同,窟内四壁及壁顶雕佛、菩萨、弟子等像,旁侧刻满题记。胁侍菩萨的风格较为飘逸,窟顶为覆斗型,经后世重装。窟门有门楣,门外两侧各塑一力土,造像风化严重,与天龙山东魏石窟造像的风格非常类似。

图片图片图片

10月4日

七佛山石窟、大佛山石窟、高庙山石窟

@七佛山石窟

现仅存一个大窟和几个小龛,大窟在一座石头建的小房子里,保存尚好。周围几个小龛风化严重。大窟内一佛二菩萨造像,整体风格面容清秀、神态祥和、服饰华美,佛头和菩萨头被盗,如今看到的是近年补上的新头。佛陀的造型为站立式,双肩齐挺,里穿僧祗衣,外披通肩式袈裟,腹部系带,大袖长衫,左手下垂,施与愿印,右手高举,施大无畏印;二菩萨的造型亦为站立式,头戴宝冠,上身披帔帛饰项圈和短璎珞,下身着长裙。这个石窟当地称“锣鼓洞”。

图片图片

@大佛山石窟

大佛山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镇张壁村西北大佛山山腰。其造像样式和题材都表现出鲜明的北魏平城时期云冈石窟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后发现摩崖造像所在之处为一座古代佛寺遗址。寺院依山而建,大体坐北朝南。寺院南部现存用条石垒砌的两层台基,高度5米有余,但不见可供登临的台阶。

图片图片

@高庙山石窟

图片

高庙山石窟位于高平市西南10公里唐庄乡南陈村高庙山腰。规模较小,仅有1个洞窟和几处摩崖小龛。主窟开凿应在北朝晚期,窟门两侧雕力士,窟内雕有佛、弟子、伎乐飞天、供养人等,窟顶为莲花藻井,四周伎乐飞天环绕。窟内部分造像头部被砸、盗,其他尚存。窟外小龛基本为隋代和初唐的风格。因此处为质地细腻的石灰岩体,故窟内壁面所刻供养人及题记尚可辨认。

图片图片

10月5日

碧落寺、河南博物院

@碧落寺

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石窟分布在山崖间,东西走向。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

图片图片

碧落寺背靠碧落山,面对万松岭,寺庙整体布局坐北朝南。主院在北院,与北院建筑遥相呼应的是南院观音阁。始建于北宋末年的南院观音阁,一度被誉为观音菩萨在太行山上的一座“城”。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四方香客云集于此,虔诚拜祝。北院和南院观音阁之间,有东、西两座半圆形石拱桥,当地人称“奈河桥”。两桥并架于一河之上,同经风霜,共历患难,相濡以沫,人们称之为“双桥”。

图片

@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编辑推送丨晋行记研学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