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庆亮trj21bcn0z 2018-03-04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定义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高危患者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的评估

患者入院时初次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Braden评分总分23分,

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

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

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

评分在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Braden评分≤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记录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评分>18分取消预警防范。

Braden评分≤12分,于床尾悬挂“预防压疮”标示,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压疮防范措施,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

压疮伤口

1伤口的大小及深度

1)表面的测量:测量表面最宽、最长处,以头为坐标,纵向为长,横向为宽。

2)深度的测量:把一根无菌长棉签或探针直接放入伤口的最深处,然后标识出棉棒或探针与皮

肤表面齐平的那一点,测量棉棒或探针顶头处到标识点的长度就是伤口深度。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2渗液颜色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3伤口基底颜色的评估

常用黄色、黑色或红/粉红色等几种色泽描述。用“%”表示占伤口总创面比例,表示仅使用百分比 中的25%、50%、75%、100%描述。或者用1/4、2/4、3/4、4/4描述。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临床现用压疮分期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诊疗与护理操作规范

压疮预防措施

1.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无禁忌症的卧床患者),并做好记录。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控制潮湿,特别干燥的皮肤可应用凡士林等。

3.减压护理:应用气垫床、海绵垫、凝胶垫、体位垫等,不建议使用橡胶气圈。

4.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当抬高床头超过30度时,用膝枕、挡脚枕减低剪切力。

5.按摩压红周围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压红局部不进行按摩。

6.提供合理营养,防止患者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7.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教育,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