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傻、大、粗,这是评论家对这位美女书法名家作品的评论

 苦丁茶170 2018-03-04

编者按:千年兰亭号推出作品点评栏目以来,受到大家的热情支持,同时有读者提出,能否增加对名家作品的点评栏目。应大家要求,我们特推出名家作品批评栏目,刊发书法评论专家对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作品的评论,希望得到大家一如继往的支持。本期推出大家对青年名家胡朝霞作品的集评。

傻、大、粗,这是评论家对这位美女书法名家作品的评论

胡朝霞作品

杨吉平点评:

胡朝霞隶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傻、大、粗,第二印象还是傻、大、粗。董其昌论书尝言:“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可见,作书首先要懂得巧妙二字。但董其昌书法在清初成为时尚,过于巧妙、至于泛滥成灾,于是有傅山先生“四宁四毋”之论产生。“四宁四毋”有“宁拙毋巧”一语,这是针对过巧之董书而言,并非说书法要丑了才好。许多人不解此意,将书法写得粗拙简陋而不知,此皆不读书或读书而未解书旨之故。如浙江鲍贤伦先生、海上沃兴华先生等,皆属于能巧而有意弄拙者,不值得提倡。

从书作来看,胡朝霞的基本功尚欠火候。与鲍贤伦、沃兴华先生比,他们大致还算是熟后之生,而胡朝霞则属于真生真拙。首先,胡朝霞的点画尚未过关。其线条一是乱,二是软,三是过于随意。细细审视,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完整完美合乎法度的点画,横不是横、竖不是竖。作为隶书,既无蚕头亦无燕尾;作为古隶,起笔收笔或尖刻或驽钝,皆为病笔。所有笔画皆无来处,属于臆造。其运笔拖沓犹豫,优柔寡断,疲软无力,些无精神。其笔画安排信手涂抹,松懈散乱,可观者几无一处。其次,其结字生拼硬凑,或过于拥挤,或过于松散,故作古拙,至于散漫不经,至于萎靡不振,不可收拾。

现场创作作品更为粗糙。僵硬板直的线条充斥纸面,过于用力的线条粗笨不堪,着力处死按着不放,提笔处又仓促带过,飘浮尖刻,难以觅得美感。如果说作者的隶书起笔还带有些许的篆意,许多收笔则莫名其妙。如作品第一张中“绣”字的末笔太飘;第二张“岸”字的撇笔、最后一个竖笔均收成一个疙瘩,没有道理;还有存在于每个字中的直笔画,有的是横画、有的是波画、有的是竖画,甚至有撇画等,都僵硬挺直,成为死笔。如入围作品中的“岱”字的竖画(左竖),“既”字的竖弯钩,“迁”字的捺画;现场创作中“过”字的捺画,“校”字的竖画,“流直”两字的主笔横画,“屯江”的横画,等等,皆僵硬刻板,有死蛇挂树之嫌。从整体而言,其线条均缺乏一波三折的曲线美,反映出作者对书法精神的理解还很不到位。实际上,无论哪一种书体,书法的笔画线条都须有曲折委婉的姿态,以曲为美,直则无姿,这是书法笔画的精神所在。显然,作者的意图是在追求篆籀所具有的厚重质朴,追求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却没弄清厚重必须建立在机智活泼、生动曲折的基础上,否则便会使笔墨失去生命力。

作者的落款采用小楷书体,字形宽扁,有魏晋小楷的意蕴。相对而言,作者的小楷更为精到一些,是对粗糙的隶书正文的一种补充。其小楷笔画的轻重变化,气息的前后呼应都处理得比较成功,水平显然在其隶书之上。但入围作品的小楷落款则显得有些拥挤。如果字数再少一些,安排再疏朗一些,效果就会好得多。

傻、大、粗,这是评论家对这位美女书法名家作品的评论

胡朝霞作品

胡传海点评:

胡朝霞的作品,以气势夺人,亦隶亦楷,下笔如风,旁若无人。投稿入围作品大字和小字的搭配对比还是很有用心之处。胡朝霞作品中随意性太强,只要写得舒服,高兴怎么来就怎么来,也就是我们说的没有太多的规矩。从现场书写的作品看,字形、笔法、章法等可以说有点无法无天。一直这样放胆写而缺乏约束,到后来才会明白真正的好作品,其实是在强烈的约束感下写出的。

傻、大、粗,这是评论家对这位美女书法名家作品的评论

胡朝霞创作中

朱以撒点评:

此前读过几篇小评说,主要是赞赏胡朝霞两点:一是女作者,二是女作者能写这么大的字。由于字大力大,点画粗壮乌黑,令人惊愕。

把字写得很大是不是就好?字之优秀不在大小,在于能给大家提供什么美感。我们对一幅字的认识,就是直面这幅字,至于写字者性别男女、年龄老幼、职务高下,都不是要关注的,足以忽略。因为字的本身比那些附加因素重要。许多人都说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的诗好,她那句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人津津乐道。那么,是她的诗好,还是因为她是脑瘫诗人,又是女的,你就说她的诗好?这是要分开来说的。认真地面对作品,这就是最可靠的。

胡朝霞的作品字很大,又很满,逼迫之至。末了已经没有书写空间,只好把没有写完的诗再挤入,再写上一段关于谢灵运如何的文字,非要把字码满不可。到底有没有空间美感的常识呢?书写之前需要不需要构思呢?都让人难以想象。一个书写空间不是一个杂货箱,什么东西都朝里边扔,扔到装不下为止,以为这样分量足,足以震撼观者。观者只会觉得毫无道理,只会说:“不得了,写得很大,都满出来了。”一件作品绝不是要提供这种很一般的生活感受,让人看到这些堆满的物质材料,大字很大小字很小密不透风。书法创作不应该是如此体现一个审美现场的——如果有一点审美情怀的人,不至于如此设计空间。一个人应该有正常的审美心态、审美表现。反常的、非正常的表现都是应该克制的,不可泛滥的。

其次是笔画的表现,在胡朝霞所书《松花江放船歌》中最为典型——横冲直撞,破栏决隘,只纵不敛。蛮写是写不出隶书韵致的,反而使点画了无含蕴,使人看到一些笔画的冲突碰撞毫无节制。譬如这些横向笔画,就是一味横撑,如持排刷横扫。可能有人说——写得太大胆了。大胆还得有美感,否则这种冲冲杀杀与沙场上的混乱有何两样,能给人何种美感。创作还是需要涵养的。其原因就是对汉隶缺乏认真的研究、思考所致,只唯大,以为把笔画写得刀枪突出就是大气的隶书了。隶书真如此为,真是太简单的想法。古人曾谈到一种书写的习气叫做“野战”,横插竖捅,粗野狂躁,以至浅薄之至。一件作品成了一堆墨块,生硬简单,没有吞吐、呼吸、收放、纵敛。汉隶中雄强者如《西狭颂》《石门颂》《杨淮表记》《郙阁颂》,细品这些经典作品,粗犷中还是很注重细节表现的,豪放中的细节何等重要,也就不会止步于单调突兀。如果不重细节,没有细节的襄助,又如何见出功夫,见出情调?只是用力是难以得隶书之精的。

把一个字写得很大也罢,把一个字写得很小也罢,都要有技法含量在内,否则再大再小都无美感可言。一个人喜欢把字写得很大、很满,当然是很个人的行为,但是大字更需要技法,否则字大,把那些败笔都放大了,暴露无遗。缺乏技能,看到的大字就是一些单调的笔画,简单地交叉冲突,雷同之至。大字很醒目,有别于他人,可以让人视觉惊异、惊恐、震撼,但要靠技法来使之大而有质量,而非大而空、大而无当。我们读邹城四方摩崖,那么大,又那么不动声色味含其中,的确觉得写出修养来了。

隶书当如何写,仍然要从汉隶中去寻找答案。需要真学、细学、深学。学书法就如潜水,是往深处去的,不是浮于表面让人看的。使笔下合于隶法,这也需要很平和的心态,能坐下来学习,最戒只走板荒腔任我行的心态和手态。

作品幅式越来越大,字径越来越大,谁都可以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正常的表现是比较合乎常态的,便于临摹学习,便于创作。一个人要挑战正常,他需要更具备超常能力方不至捉襟见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