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西湖

 玉峰牛 2018-03-04

杭州大半因西湖而闻名,大凡来杭州旅游的人,想是总会来这里赏玩。对西湖的了解一直都是文人的诗词,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君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的思念;大文豪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眷恋;柳永“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的盛赞……当然还有康熙乾隆下江南多次莅临杭州的历史,有许仙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故事的渲染,杭州西湖有着太多太多的历史沉淀了,以至于众口一词褒奖有佳,然而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论调,郁达夫就说“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即使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西湖亦有郁达夫这样的评价,就像有人会认为没有绯闻的男人不算是有魅力的男人一样,在我看来,没有绯闻的西湖亦称不上真正的西湖。基于此,总想着有朝一日能亲临其地,评赏这位“有故事的佳人”。

没想到寻访这位“佳人”时偏是赶上十一黄金周这个举国人民倾巢出动的时日,既来之则仿之,总之她亦不会因慕名寻访者之多而闭门谢客的,但也总是担心因访客太多失去与之独自畅谈的机会,想着只是远远的欣赏,静静的观之即可。都说西湖四季皆有美景可赏,不同季节会有不同感受。而我初仿西湖的时节,没有桃红柳绿的陪衬,没有微雨濛濛的迷离,亦没有皑皑白雪的点缀,展现在我面前的西湖是素颜的,就像看一个美女,素颜之下更见清丽。

西湖三面环山,由一山(孤山)、二塔(雷峰塔和保俶塔)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五湖(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的格局构成。湖中被三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为五湖,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除此之外,还有源自南宋山水画的西湖十景,1984年变为新西湖十景和2007年的三评西湖十景。所以赏西湖可以从各个不同地方开始。

在太子湾公园附近下车来到西湖边,这里行人少,很是幽静。天雾蒙蒙的没有太阳朗照,但我以为恰是最好,湖面平静,伴着青雾看着远处的游船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三五步随处可见鸟翼般的亭子,真如鸟一般、蝶一般憩于枝头,三三两两游累的行人会驻足休息。

西湖太大,景物众多,一天之内是不能畅游的。最先寻访的是让我魂牵梦绕、绝对仰慕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西湖苏堤南端的映波桥旁,馆区曲径通幽,竹影婆娑,远远便望见入口左侧的一尊苏东坡石雕像,此时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走到近处,只见他衣袂飘然,昂首云外,那一份洒脱淡然似乎还在与杭城百姓诉说着眷眷情愫。馆区由主楼展厅、碑廊、百坡亭、酹月轩等组成。纪念馆主建筑为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清楼阁式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分别展出了苏东坡家谱、年表和生平介绍,反映了苏东坡两次来杭担任地方官的政绩及其在杭的文学艺术成就。尤其是后院的东坡艺苑内,陈列着苏东坡书画的拓片、复制品及诗意画等,可供游人参观与选购。其中水墨动画、动态灯箱、配乐诗朗诵等一系列动态陈列方式,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整座展厅融书画、楹联、像碑为一体、并配以古筝弹唱。仿佛让人穿越回宋代与苏东坡有个近距离的接触一样。

走出苏东坡纪念馆,便走向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远处雷峰塔毗邻,远望去,似乎总能想到法海的无情与白娘子的凄苦,这塔就远远望着即可,不想走近去凭吊。花港观鱼的入口处树木茂密,只听见静静的鸟鸣声,想着此时能寻到如此静谧之处着实难得,伴着湖水温柔轻轻的浮动,徜徉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人有时候确实只想独自静静的待一会,那么即使悲伤也成享受。我想这是我与西湖独处的妙处。

接着漫步苏堤,观赏位于西湖西侧,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当初就想着苏堤一定要亲自走一走,哪怕全长2.8公里的距离,亦不想坐着观光车去减少与之接触的时间。毕竟苏堤承载着杭州百姓对东坡无限的敬意与爱戴,亦承载着我对他的无限敬仰。在积贫积弱的宋朝,这颗文坛巨星却在奸人的嫉妒下屡次被贬,来到杭州做太守是其不幸却是杭州百姓之大幸,这也是他与杭州的缘分,当杭州适逢大旱,西湖湖水干涸,百姓深受灾荒之苦时,苏东坡下了决心,从夏到秋花了20万人工疏浚西湖,将挖起的湖泥葑草筑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堤,并置六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不但便利了交通,更给西湖平添了许多景色。

苏堤风光旖旎,据说晨昏各异,晴、雨、阴、雪亦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亦大不相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虽未赶上春晓观之,但亦见桥边垂柳飘佛,桥下碧波荡漾,左面西湖一角的小南湖,隔岸小南湖边上的一座楼台,粉墙黛瓦、曲廊栏杆,景色十分幽静,花港正门向前的锁澜桥,两边湖面渐阔,左边是西里湖,右边便是外湖,风软波柔,景色宜人。望山桥这里湖面开阔,宝石山、吴山左右对峙,湖中三潭印月与阮公墩历历在目,下了望山桥便看见了“苏堤春晓”碑亭,是清康熙帝所题。再前走是压堤桥,看到“压堤”、“锁澜”想着原是护堤之急,所以古人良苦用心可知。过了压堤桥便是东浦桥,三潭远望,西泠渐近,景色又变,桥左一堤名为金沙堤,上有玉带桥,将西里湖隔开,北面称作岳湖,湖面种植荷花,“曲院风荷”即在岸边,然而我却未见荷花盛开场景,只看见湖面上残败的荷叶在秋风中挺立,突然想起李商隐的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虽是伤感但更为销魂。最末一桥便是跨虹桥了,“映波”、“跨虹”成为对景,至此就是苏堤北端。

走出了长长的苏堤远望白堤东端的断桥早已游人如织,断桥的模样也已看不清楚,我想到了余秋雨说的西湖给人以疏离感,他说“西湖排场太大,妆饰太精,难以叫人长久安驻。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是啊,“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样的思想催促着无数游人慕名而来,庆幸自己不是从此处寻访西湖,要不失去了与西湖独处的机会又怎会近距离的聆听呢!

2018、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