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明通宝光背版阴刻文的探略

 破冰之旅vbiunx 2018-03-04


结论:大明光背版并非崇祯大样改范钱,而是大同总兵姜瓖改顺治同局钱范所铸  


顺治背右“同”钱面文变化很多,从早期的根据明崇祯光背改范铸造,到后期与背“同一厘”相似的标准顺治面文版,之间的演化过程在面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早期顺治背右“同”钱面文乃京版崇祯大样改范,导致其“顺治”二字与“通宝”二字比例严重失调,到中期面文比例有所改进。



2010年山西大同出土的一坑清早期钱,进入了所有玩泉之人的眼帘 。 这一坑窖藏出土于山西大同九龙壁一带;   其无论坑色 、 版式 、 以及数量 , 都让人不可忽视。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 ,大同也出过一坑类似的请早期钱: 出于一个水缸中。  只是当时信息不发达,  那一坑很快被人忽视;  如今在山同部分老藏家手上还可以见到 。 这两坑钱为美丽的山西边城大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也为后人研究大同局铸钱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这两坑钱的特点是:  顺治版式极多(都是顺治早期钱); 夹杂着少数崇祯光背。 其次 , 是出土的大明通宝也不少 。 据个人不完全统计:  2010年大同坑 出土顺治数两万余枚 ; 其中大明通宝光背出土数百枚, 比例约为五十分之一。 也算是迄今为止大明光背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  其中大明光背版式大体分为大字版和小字版 ,  大字版略多 。 这两种坑唯一的特点是:  背面都带有阴刻文 , 粗一看 背面的阴刻为一道杠 , 仔细一看, 那一道深深的阴刻文下面还有文章;  再仔细一看 , 背面竟然是阴刻个“同”字  。



这是个另人纳闷的问题 ; 按正常的思路 , 应该是京版崇祯大样改范大明光背, 然后铸造顺治 。因政权更替太快 , 故大明存世少 。(背帅为西北地区拥护大明所铸 ; 背户为江浙地区所铸 ; 背招据说是逃亡后孤岛所铸 ;所以极少,详情可看大明通宝版式背景



背面的阴刻的“同”字却难以解释这一说法,明显是顺治同的改范,  而不是先铸造大明,再铸造顺治。因此背面的阴刻文推翻了我们以前的想法 。且大明通宝钱的尺寸、厚度 、重量、铸造工艺 ,与顺治背同及其相似 ; 更加说明他们是一个局子里铸造出来的 ; 也更加有力的证明了改范这一观点 。  这里面应该与一段军事变故有关 :姜瓖戊子之变。  


 姜镶明末清初将领,陕西榆林人。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太原,投降大顺政权。五月(1644年6月)姜瓖叛变杀大顺军守将张天琳,降清,仍镇守大同。之后,他便随清军征剿大顺农民军。他不但得不到重赏,连军饷的供应也成问题,而且还受到清廷的猜疑和训斥。当时,山西农民军反清声势浩大,姜瓖受到很大触动,开始“蓄异志”。 顺治五年九月,清廷为防喀尔喀蒙古越过边界,派英亲王阿济格率军驻防大同,这招致姜瓖的猜疑,以为袭己。于是,姜瓖自称大将军,于(1649)十二月初三日据大同叛清。大同左卫(今左云)、浑源、太原、汾州(今汾阳)、泽州(今晋城)等地农民军竞起响应,清朝许多地方官吏望风归降,一时全晋震动,摄政王多尔衮得到山西突变的消息后,一面增派八旗官兵,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一面对姜瓖进行劝降,同时又对姜瓖部下进行分化离间,诱使他们大同在清军长期围困下,城内弹尽粮绝,死者枕藉,部下发生了骚乱。姜瓖部将杨振威于八月二十三日密通多尔衮,二十八日斩姜瓖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首级,献城投降。阿济格入城,恨城内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隳其城睥睨五尺”,邻近各府、县等地区亦遭屠戮,清廷又下令诛杀杨振威。山西战事平息。



由此可见 :大明通宝极有可能是姜瓖在戊子之变(1649)改范顺治同局铸造而成的产物。依据KAJA兄的观点 ,改范的流程是:选择精整大型钱或者干脆就用顺治背同的母钱-----刻去顺治 , 背后同字-----加可塑性材料做成的大明二字------沾合成原母钱-------进行翻砂,获得母钱-------或者有二次母钱。 至于背后的阴刻, 有2种可能性  : 1  刻痕 ,  遗传到母钱上 。2  金属在翻砂冷却过程中 , 形成的金属应力, 遗传到母钱上   这都是推测。


 为什么要铸造这种钱币?既然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势必要铸造钱币,代表着一种反抗清军的政权。 加上军饷问题,所以铸造一种新政权的钱币也是必然的,所以姜镶也算是自掏军费。虽以失败告终,但也确实是一部悲壮的反清血泪史。  因为当时战事连连 ,所以大同九龙壁一带出土的两批清早期钱 ,  极有可能因为为了躲避战事而埋 。



至于具体原因,只能留给后人作为一个思考的空间 。不管怎样, 这两坑钱目前只能的奉献给后人去收藏、去欣赏、去研究了。

注:部分图片非本人之物,如有不妥,可短信通知我删图片,这批钱我过手一些,当时也为因为背面的阴痕而纳闷 百思不得其解。背面“同”字改范钱的观点是LAJA兄先提出的,后来我仔细一看,除了背面一道很深的阴痕之外,下面还有几道略浅的阴痕,隐约看上去确实是个同字,后来有查了资料,感觉大明光背这个品种确实不简单,加上前几日猎女NO.1兄提出大明背面阴刻文为何意这个观点,故将这些观点瞎掰成文字,还望大家拍砖~~~

本文为乱世泉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