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芝润斋 2018-03-05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无论是先秦的青铜礼器,亦或是后来的各式生活用器,都有普遍的形制,鼎有鼎的形状,瓶有瓶的规律。就算一些青铜灯具、金银首饰会有很特殊的造型,也还是遵循着实用工具的功能来设计。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东方既白”特展展厅

因此在博物馆内,只要参观者了解一类器物,总是能根据其“长相”猜出它是什么。而对于那些长相奇怪的事物,就会更加好奇。又或者说,有些人就是去博物馆看个热闹,瓶瓶罐罐的看着千篇一律,似乎有点“没意思”,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过程中总会被一些比较奇怪的文物所吸引。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上面这张图是湖南省博物馆“东方既白”特展的一件文物,奇特的鹿角装饰与方体的底座搭在一起,很是具有时代与地域特色。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木雕双龙镇墓兽 荆州博物馆藏

镇墓兽是什么?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

根据《周礼》可至,有一种怪物叫罔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罔象。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罔象

方良,在旧时的民间传说里,为阴司里就有专吃鬼的牛头恶神。在古代日本,方良也称为魍魉。《今日续百鬼·卷之下》(鸟上石燕 安永八年1779)记载方良:形如三岁小儿,色赤黑,目赤,耳长,发润。好食亡肝者。

故有些人猜想镇墓兽与方相氏的传说有一定的关联,也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灵神”、“士伯”等相关。

从考古发现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而镇墓兽的造型变化之大,也是因为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

早期神秘的镇墓兽: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镇墓兽虎座飞鸟 楚墓

楚人淫祀,巫风盛行。楚人崇拜凤鸟,希望死后灵魂升天,故而以凤鸟作为镇墓兽的基本形象,因此这种镇墓兽在战国时期的楚墓里颇为常见。

略显古拙、呆萌的镇墓兽: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河南偃师一西晋墓出土的镇墓兽

两晋时期流行一种叫做”青牛髯奴“的辟邪术,所以晋代的墓里常见(犀)牛形的镇墓兽。牛作为镇墓兽比狮子还是要和气一点的,而且它的造型与其说是”呆萌“不如说是”古拙“。

狰狞的镇墓兽: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放错图了,相比楼下这只,西游记里的青狮造型简直就是“呆萌”。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盛唐时期的三彩人面兽身镇墓兽

唐代佛教盛行,而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属于佛教瑞兽。青牛髯奴风光不再,民间多以狮子辟邪,以石狮雕像镇宅门/镇墓的习俗也自此而始。

还有各个博物馆的镇墓兽造型,都是一言难尽: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出土文物中最诡谲的一例:镇墓兽,而今却变成了“镇馆兽”

因此,镇墓兽的发展主要是依据当时的工艺技术和文化思想,但无论何时,镇墓兽始终带有巫术文化的深深烙印。不过,如今墓没了,镇墓兽似乎也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只得安放在玻璃罩之内,作为镇馆之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