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老刘tdrhg 2018-03-05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 子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                             

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易错成语勤温习

1.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2.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不表示读和想。)

3.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这里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错。) 

4.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棒,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 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这里表示受了惊吓,错。)   

5.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全身心地扑在了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纯朴的乡亲们。(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 。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回声

经典素材:

一次,在会见拳王刘易斯的时候,曼德拉表示自己年轻时候也是一个拳击爱好者。于是,刘易斯故意指着自己的下巴让他打,他便笑着做出了拳击的姿势。当旁边的人问他说,假如年轻时与刘易斯在场上交锋能否有取胜的机会,他朗声大笑之后回答道:"我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去送死。"

在另一次群众大会上,曼德拉穿着一件印有非洲地图的白色圆领衫,稳健地走上台去。一位大会的特邀代表、世界重量级拳王走过来与他热烈地握手,并向他赠送了一双拳击手套和黑色披风。曼德拉当场戴上手套,对全场群众说:"来吧,看看谁是世界冠军!"连拳王也备受感染,激动地对曼德拉说:"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你才是真正的拳王!"

时新素材

巴塞罗那造船厂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这个厂自建厂第一天示就立下一条不变的规矩:所有出厂的穿都要造出一个模型留在这里,并把这条船的命运都刻在模型船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放置模型的一间小房子已经变成了陈列着10万只船舶模型的宏伟建筑。

所 有走进陈列馆的人,都会为之震撼,但不是因为模型的精美和姿态,而是一个个模型上面刻下的文字。如西班牙公主号的模型船身上写的是:本船共计航行50年,其中11次遭遇冰川,6次遭遇抢劫,9次与另外的船相撞,21次发生故障抛锚搁浅。

清词丽句背一点

1.没有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有彩虹的绚丽多彩,没有山崖的峭拔就造不出瀑布的雄浑瑰丽。

2.流星划破长空将生命诠释为另一种语言,枫叶血染全身昭示出生命的价值。

3.当后悔代替梦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老朽。

4.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

5.我们看到的只是成功者的光环,而未见其破茧成蝶的痛苦。

6.人生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长途跋涉,需要我们翻山越岭。

7.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逊。

8.生活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打得粉碎,当你不再那么富于幻想的时候,你便失去了很多可爱的纯真,但你却会得到宝贵的成熟。

9.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多情多智的人生,是能使贫瘠变得丰满、使凡俗变得高洁的人生,是物化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相互辉映、相互激励的人生。

10.活,不能碌碌无为苟活在世;死,不能窝窝囊囊不为人知。([阿拉伯]穆泰奈比)

11.人的一生只是一刹那。所以我们要珍惜它,在世一天就要过好一天,切莫虚度了年华。

技能再提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 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 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基础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析。(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惜别          [宋]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分)

(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分)

能力捷进测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 、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 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 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四、【18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流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表现流莺飘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

B.第二句中“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

C.颔联表明,流莺的婉转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颈联表明,流莺虽历尽艰辛,但是还是未能实现“本意”。

E.流莺无计留春,以前没找到栖息的花枝,现在会找到的。

2.本诗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五、【18届广西区高级 中学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善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师版)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                             

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易错成语勤温习

1.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2.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不表示读和想。)

3.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这里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错。) 

4.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棒,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这里表示受了惊吓,错。)   

5.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全身心地扑在了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纯朴的乡亲们。(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回声

经典素材:

一次,在会见拳王刘易斯的时候,曼德拉表示自己年轻时候也是一个拳击爱好者。于是,刘易斯故意指着自己的下巴让他打,他便笑着做出了拳击的姿势。当旁边的人问他说,假如年轻时与刘易斯在场上交锋能否有取胜的机会,他朗声大笑之后回答道:"我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去送死。"

在另一次群众大会上,曼德拉穿着一件印有非洲地图的白色圆领衫,稳健地走上台去。一位大会的特邀代表、世界重量级拳王走过来与他热烈地握手,并向他赠送了一双拳击手套和黑色披风。曼德拉当场戴上手套,对全场群众说:"来吧,看看谁是世界冠军!"连拳王也备受感染,激动地对曼德拉说:"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你才是真正的拳王!"

时新素材

巴塞罗那造船厂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这个厂自建厂第一天示就立下一条不变的规矩:所有出厂的穿都要造出一个模型留在这里,并把这条船的命运都刻在模型船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放置模型的一间小房子已经变成了陈列着10万只船舶模型的宏伟建筑。

所有走进陈列馆的人,都会为之震撼,但不是因为模型的精美和姿态,而是一个个模型 上面刻下的文字。如西班牙公主号的模型船身上写的是:本船共计航行50年,其中11次遭遇冰川,6次遭遇抢劫,9次与另外的船相撞,21次发生故障抛锚搁浅。

清词丽句背一点

1.没有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有彩虹的绚丽多彩,没有山崖的峭拔就造不出瀑布的雄浑瑰丽。

2.流星划破长空将生命诠释为另一种语言,枫叶血染全身昭示出生命的价值。

3.当后悔代替梦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老朽。

4.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

5.我们看到的只是成功者的光环,而未见其破茧成蝶的痛苦。

6.人生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长途跋涉,需要我们翻山越岭。

7.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逊。

8.生活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打得粉碎,当你不再那么富于幻想的时候,你便失去了很多可爱的纯真,但你却会得到宝贵的成熟。

9.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多情多智的人生,是能使贫瘠变得丰满、使凡俗变得高洁的人生,是物化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相互辉映、相互激励的人生。

10.活,不能碌碌无为苟活在世;死,不能窝窝囊囊不为人知。([阿拉伯]穆泰奈比)

11.人的一生只是一刹那。所以我们要珍惜它,在世一天就要过好一天,切莫虚度了年华。

技能再提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 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 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基础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 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

(3)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应审清标题,明确标题的含义,“初冬夜饮”,此处既交代了季节、时间、事件。然后浏览诗歌,找出与诗歌标题有关的内容,比如与季节、时间、事件相关的内容,最后逐一进行分析,如使用了手法、技巧,则要点明。说白了,就是将诗歌的内容往标题上“靠”。

(2)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审题,“抑扬顿挫”“有波澜起伏”,这其实是变相考查诗歌的情感思路。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生很害怕此类题目,认为无从下手。首先应注意审题,审出要求,审明答题的方向。题干中说的是“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这是考查诗歌的思路。然后要明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模式:先概述诗句的内容,再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说明思想感情。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 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析。(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答案】

(1)句子含义:诗人彻 底难眠,空有明月却无心欣赏。(2分) 作用:结构上承前面的“梦断”,暗示诗人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内容上,用皓月空明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2分)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含义及作用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然后分析其作用。首先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①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②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③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其次,要注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比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最后分析对表达的主旨、情感的作用。本题诗句的含义很好理解;作用从结构上看,诗句处于颈联,是中间位置,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本句写景,起到借景抒情的作用。

一句可知诗人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再由诗题和诗的最后一句“故人天际行”可知这是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本诗中的显情语如“远情”“梦断”“惭”“病”等,所用意象虽有花有月,却是异乡之落花,空明之月,映衬出诗人的愁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惜别          [宋]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答案】

(1)①巧用空间转换,描写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②“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

(2)①以乐景写哀情。“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化虚为实,“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比喻,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来比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即“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 是融情于景的典范。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是: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②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的艺术水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 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 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学#科%网

赏析:

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人已进船,随着船舵和桅调转方向,由即别转为方别。后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最后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此二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尾二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反衬(对比)。杜鹃口中的鲜血已把原野上的花染成红色,这样悲鸣又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繁盛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的悲惨命运。

(2)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痛苦心情。“羽毛飘荡一年年”写子规的漂泊,“他山叫处花成血”“月斜长吊欲明天”写子规叫声的凄切,“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写子规的凄苦。

【解析】

依然一片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翠,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弱其生机,构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自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子规”,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了解此物象的象征意义: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因此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 第一,声音,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第二,身份,亡国的冤屈帝王; 第三,行为,啼血化魂。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 1.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 2.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3.或作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 4.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怨曲; 5.烘托伤春、惜春之情;由此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羽毛飘荡一年年”写子规的漂泊,“他山叫处花成血”“月斜长吊欲明天”写子规叫声的凄切,“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写子规的凄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痛苦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分)

(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分)

【答案】

(1)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分)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3分)

(2)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现了淡泊遗世,忘却机心,厌倦名利的归隐之志,(2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迹暗表达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1分) “谁解”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题分析】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 诗这样的短诗,我们 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 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能力捷进测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4.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这类试题,需要考生整体把握诗歌,认真思考,准确分析作品风格和写作技法,能够结合社会背景、诗人生平、诗歌内容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只有做到这些,方可准确作出判断。

15.

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 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的上阕寥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的是,诗中语句只是简单概括,而答案则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叙述;特别要注意的是比如是诗句中“故将军”的“故”所饱含的情感等字眼。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要搞清楚诗句所用的典故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感情。比如“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中的第三首,再联系诗前小序中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语,结合注释的解释进行分析。

三、(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5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题型属于传统形式,没有什么新意。这类题目考生解答时先要点明句子所写内容,然后指出该句所用手法,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那么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来,如动静、声色、视听等。

(2)试题分析: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结合诗句来看,前三联描写了一幅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全诗选取的“兰”“槐”“松”“桂”等意象,皆可象征一种高洁的品性,表现出作者追求坚贞高洁品格的志向;尾联“一遣樊笼累”联系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与评价,指向明确,题型属于传统形式,难度适中。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骆宾王的诗歌,了解骆宾王的终生志向与人生际遇,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为借夏日之景抒发厌倦世俗、渴望归隐情志之作,与14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题材上接近,易于考生理解,而骆宾王也是考生所熟悉的一位诗人,总体来看,选材恰当,命题合理。考生结合对诗人生平的了解,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四、【18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流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表现流莺飘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

B.第二句中“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

C.颔联表明,流莺的婉转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颈联表明,流莺虽历尽艰辛,但是还是未能实现“本意”。

E.流莺无计留春,以前没找到栖息的花枝,现在会找到的。

2.本诗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E

2.(1)通过写流萤漂泊不定的境遇,表达了诗人丢自己漂泊无依的命运的无奈和哀叹。(2)通过写流萤的“本意”不被理解,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E项,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艺术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答题的注意托“何物”,“何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 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核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五、【18届广西区高级中学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善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 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 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

1.CE

2.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解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的颈联“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意思是为“老朋友马上要离去,白发不经意生成”,诗人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尾联“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意思是“这次分别无多话说,盼君转运天下闻”,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情真意切。分析诗人情感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