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吕的来源

 玲玲韩 2018-03-05

 
律吕并不是乐器,而是调音用的,远古时候借此物的声音来判定节气农时。(´・ω・`)
有典故。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黄帝时代的乐官伶伦在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用12根一头平、一头斜,长短不一且中空的竹管,内里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将其插入室内布幔遮蔽、风雨不侵的土壤里,待到一定的季候自然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据此借以确定声音的高低为六律六吕(第一律名为“黄钟”、第一吕名为“大吕”),同时以此确定一年24节气(节为阳、气为阴,其中第一节名为“立冬”、第一气名为“小雪”,古人以冬为岁首)的准确时间。这真是伟大的发现,这些被称为律管、吕管的12根竹管既是世界上第一个定音器,又是中国特有的历法与四季气候、实际物候是否相配的校定器。
节气时间的准确确定,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好地符合客观规律,“律吕调阳”见证了远古时代中华农耕文明的灿烂。
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 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 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