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和其光,同其尘”?

 丰少少爷 2018-03-05

这句话出自《老子》。

按通行的朱谦之《老子校释》,有趣的是,这句话前后出现过两次。一处是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另一处是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按照清末易顺鼎的观点,“按此六句皆已見前,疑為複出。「挫其銳」四句,與上篇第四章同,乃上篇無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第四章之注也。文選魏都賦、運命論兩注皆引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謂玄同」,並無此六句,可證其為衍文矣。”

大意就是说:第五十六章的“和光同尘”是衍文,因为《文选》里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就只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谓玄同”,所以中间的那18个字都是衍文。

我们不妨依次看一下。

按照第四章的理解,第四章所谈论的是“道”,前两句是对“道”的一种描述。道是怎样的呢?“冲”,这个“冲”就是虚的意思,但不是虚无,也不是空洞,可以理解为“深邃”。而且是深不可测的那种深邃,所有才会有第二句“用之久不盈”,就是无论如何取用这个道,这种深邃也不会满。

同理,接下来的“深乎,万物宗”,还是在讲“道”的性质,已经达到了万物之“宗”的地步了。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和光同尘”,那么“和光同尘”则可以理解为对道的描述,是道的一种存在形式,“道”作为一个很难描述其本体的事务,存在于光尘之中,又无法将其分开,又无处不在。

而按照第五十六章的理解,就不同了。

第五十六章里,讲的是人,是“知者”,也可以理解为领悟了道的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很好理解。“知者”其实就是“默者”。那么,接下来的“和光同尘”,就可以看作是知者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对“和光同尘”的使用,将其作为人的个体的存在方式。

如果说“道”是和光同尘的很容易接受,那么“人”的和光同尘就有些复杂了。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就是光和尘,“和光同尘”并不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