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海枯石烂海枯 2018-03-05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开启帝制的皇帝,虽然秦朝只有二世就灭亡了,但从秦始皇开始,中国走向了大一统。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的时期,时间长达500多年,这500多年间,各国间互相征伐,战争不计其数,死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分裂的各国几乎每个国家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强盛过,比如魏国是早期变法图强的一个,大有统一各国的趋势,但最后失败了。在互相征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牛人,比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

但,分裂的各国都没有在这些大名鼎鼎的军事家手里统一,反倒是22岁亲政的秦嬴政用了15年的时间便扫平了东方六国,又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一统天下。秦始皇在后世的骂声显然大过赞誉声,但他为何能够完成那么多大军事家都没能完成的事情呢?

当然,像商鞅变法、吕不韦的出谋划策、秦国前世多位统治者的积累这些因素不可排除,除了这些千篇一律的理由外,还有一个理由:武器精良。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兵马俑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兵马俑坑中除了兵马俑还有很多文物,其中就有一种武器:秦弩。(关于它的杀伤力我们在后面详细叙说)

秦弩,是有弓演变而来,类似弓,但杀伤力远远大于弓。我们在看一些商业大片时,是不是会常常看到排成矩阵的士兵,手持弓弩,45度角抬头,把箭射向敌阵,在箭发射出的那一刻,还会伴有嗖嗖的声音,如吹哨子一般。考古家在兵马俑坑中发掘出的秦弩,证明了这一点,远在秦朝就已经有了这种远程武器。

考古专家在秦俑坑发现的弩弓遗迹多达数百处,虽然弩弓的木质部分已经腐朽,但从弩弓遗迹判断至少应有三种不同形制的弩,而且各有用途。更令人叫绝的是,青铜弩机出土后仍然活动自如,可见秦代弩机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弩,这种兵器并不是秦国的发明,也不是秦国的专属,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而且韩国是才是制造名弩的国家。早在的齐魏马陵之战,弩这一新式武器展现了他巨大的威力,但此时各国并没有把这一武器常规化,也许是因为制造成本、技术太高,也许是因为执政者没有意识到武器在战场上的决定性。

但当时并不是最强国的秦国注意到了这一点,秦国花重金,耗费巨大的人力研制,改进这一武器。弩,在秦国弩实行了机械化流水线的制作,而且还是国家统一督造,对弩在细节上进行了人性化的改善。

比如为了减少箭头射出时与箭道的摩擦力,箭道都是经过精细打磨的,并且涂漆、涂蜡,增加光滑度。而青铜弩机更是一套精密铸造的组件,由望山、悬刀、牛组成。望山是瞄准装置,悬刀也就是现代的扳机,有些类似步枪,但比步枪更精细。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而且,弩机各部零件大小标准全国统一,可以互换,在征战途中只需带些零配件即可,有损坏的弩可以随时修理,这大大增加了战争的灵活性,具有标注化、通用化的现代理念。

经过秦国改造过的弩称为“秦弩”,这种强弩的射程可以达到150米到300米不等,每个弩兵携带100支箭,而且具有瞄准装置。这是啥概念?

古代如果说谁的射箭技术高超,往往会用“百步穿杨”这个成语赞誉他。中国旧制一步等于五尺,一尺等于22厘米,当时的百步大概是现在的110米。

很显然,在战场上的士兵大多是普通人,并不具备百步穿杨的技术,但秦国的秦弩兵却可以射出至少150米,比百步穿杨还厉害。这样一来,对方的神射手还不如秦国的普通弓弩兵。并且,秦国用的箭簇还是秦国特有的三棱铜制箭簇,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这种箭头不但降低了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还增加了穿透性,这种箭头配上秦国的强弩,甚至可以穿透对方的遁甲。

除了秦弩的杀伤力强以外,秦国更厉害的地方是把弩装备正规军化,并且又把秦弩上弦方式为两种,一种是轻装弩手,一种是重装弩手。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轻装弩手侧重于机动性,上弦时脚蹬弓于地,立直弩臂,俯身拉弦,用三段连射的方式摧敌前锋。重装弩手上弦时都是坐在地上,伸直腿脚蹬弓干,脚夹弩臂,手臂借腿力腰力上弦,而后取箭咬弦瞄准射击。

两种弩手都带着上百只箭,在相互配合下,秦弩手不断分批的拉弦、上箭、射击组成了如电视画面上的漫天箭雨一般,从空中覆盖而来,就如无数颗手榴弹在头顶爆炸一般,具有覆盖性的杀伤力。就如洲际导弹一般,在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外,可以有效的单向打击敌人。

秦国为何能快速扫灭六国?兵马俑坑发现逆天武器,杀伤力巨大

秦弩兵乃是秦国的国之精锐,武器精良,由于他们自我防护能力弱,所以在他们身边都有手持长柄兵器的专人护卫,如此巧妙的组合,就如导弹打步枪一样,秦国在战场上怎能不取胜。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元朝时蒙古的征服战争,这一技术失传了,到了明清时代发展火器成为主流,当时弓弩的射程只有50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