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该从哪里下手?(建议收藏)

 为什么73 2018-03-06




人的一生

如果能活到100岁,一共有36500

吃饭、睡觉、工作每天要占19个小时

一天里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最多只有5个小时

也就是7300多天


可是,我们能把自己活到100岁么?

每天能有5个小时自己支配的时间么?


人生太短

学习中医该从哪里下手

就变得特别重要!






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说:中医这门学问,要想真正搞上去,要想真正抓住她的价值,除了纯粹医学的技术成分外,还应关切和体悟她的科学层面,哲学层面,以及艺术层面。而要真正地做好这一点,不借重经典是不行的。



 为什么要依靠经典呢?



翻开历史,从张仲景开始直到清代,在这长长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研究一下他们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医家都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


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尽管东汉以后,中医的著述汗牛充栋,尽管这浩如烟海的著述无一不自称是来自于经典,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无法替代经典,无法超越经典,甚至有时会成为我们认识经典内涵的障碍。



所以,到了清代,陈修园和徐大椿这两位大医家,竟然呼吁要烧掉后世的这些书。当然,陈、徐的这个观点过于偏激,但足以看到他们眼中中医经典的意义。


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古医家出经典。古人的经历如是,那么,近人、今人呢?


翻阅周凤梧等编著的《名老中医之路》就会有相同的感受。


就以大家最熟悉的蒲辅周老中医为例,蒲老初出茅庐时,求诊病人颇多,然有效者,亦有不效者。为此,蒲老毅然停诊,闭门读书三年。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



三年闭关后,复出江湖,遂能于临证得心应手。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


对这段特殊的经历,蒲老深有感慨地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



无独有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亦强调,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


蒲老、秦老的经验与诫训,值得我们重视。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不但理论上有心得,而且临床的疗效卓著。



临床上除内科疾病外,还善治妇科、儿科,甚至五官科的疾病。但,林老从未读过内、外、妇、儿、五官这些临床各科的书籍,他就凭一本《内经》治病。


在一次讲座中,林老深有感慨地说:“《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切身受用。”这是经验之谈、这是肺腑之言啊!



 这是不是经典独具的魅力呢?



一句话悟清了,都吃一辈子,那么,两句话,三句话,甚至整部《内经》你都搞清了,那会受用多少辈子呢?


从林老的这个切身感受,我们看到经典的这个后延性实在太大太大,它确实是一个早熟的文化,确实是历久弥新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