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前地理——历史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二)...

 昵称VChmUhmv 2018-03-06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知道,史前地理指的是自人类诞生以来至有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地理。由于它距今年代久远,又无可靠的文献记载,因此,对它的研究只能依靠考古资料及地理资料,并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地理学的分析、比较、综合与解释,才能找出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
 

史前环境考古是环境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考古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利用环境科学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对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存(过去人类所使用的劳动工具、武器、生活器具及原始人所建处所、居住过的洞穴、墓地等)进行研究,重建古代人类社会风貌,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并探求环境演变的规律[⑩]。
 

那么,同为研究人类有文学记载以前环境的史前地理和史前环境考古,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科属性二者的学科属性明显不同。史前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历史地理学脱胎于历史学,其理论和方法仍有一些借助于历史学,其研究成果也为历史学服务,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地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已转移,研究的方法、手段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地理学及其它学科。而史前环境考古却是环境考古的一部分。环境考古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时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成果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研究的方法、手段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这种不同的学科属性导致了它们对史前社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史前地理主要是详尽、深刻地揭示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而史前环境考古则是全面地反映此时期人类的环境、生活方式及生活状况。
 

2)研究对象和任务二者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完全一致。史前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这一时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包括史前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物产、地震等)、史前人文地理(经济,如原始农作物分布、聚落、交通、文化,如风俗、语言、宗教等)。它研究的任务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景观,而且还要揭示它发展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景观的形成和特点。它主要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史前社会的。
 

史前环境考古主要研究的是史前与人类有关的环境内容,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①①]。但这里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背景,即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及其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等等[①②]。同时它研究的重点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中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影响小,文化水平低,故基本上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时期,人类已具备了相当的适应甚至改造环境的能力,加上时间短,故多靠历史地理学和其它学科,这二者均不为环境考古重点;而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依赖明显,故环境考古最能发挥作用”[①③]。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史前地理和史前环境考古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尽相同,但仍有相通之处。例如,作为史前地理研究对象的史前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同样也是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又如,史前地理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史前地理环境演变的规律和人地关系,这也是史前环境考古的任务之一。而且,二者在其它方面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如二者研究的时间是一致的,并且都主要凭借考古资料(史前地理还使用一些地理资料),利用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古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有关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定位、定相、定代,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然后利用统计法、地图法及现代科技手段来分析、综合、比较和解释这一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和人地关系。
 

可见,史前地理与史前环境考古之间虽然有区别,即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重点不尽相同,但是二者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即在研究时间、对象、任务、方法和凭借的资料等方面的相通又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相通使得它们中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推动和促进另一方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