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爱教研,正如妈妈爱孩子(园长谈创新)

 禅艺惜霜 2018-03-06

        认识石吟园长有多年了,印象中是位有想法、能钻研的园长,园长MBA大讲堂上有园长再次谈及“漫教育“创客精神,并推荐石园长作为创新园长旗帜人物代表之一,近日,园长内参育龙探访了郑州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石吟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石吟,围绕”幼儿园如何开展教研“话题展开了探讨。

        园长是引领幼儿园的旗帜!园长代表幼儿园的未来!园长的使命就是凝聚一批老师,带动一批家长,影响一方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提高自己育人知识,试着去理解孩子,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学会用专业化教育者的眼光和心态全面发展幼儿的各项才能;这是石吟对自己作为一名园长使命性要求和对工作室定位。

       

 教研从自己的孩子开始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教研岗位,但每个人都要有教研心态,特别对于幼儿教研,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生活即教育,娱乐即教育,做中学、玩中学;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在陪伴孩子玩乐、生活、学习同时就是”实验过程中“,如果带上一双会观察记录眼、带上一颗热爱之心、有一份爱思考之意,那么这就是研究的开始;关键是我们许多老师首先被教研二字所吓阻,或没有勇气,或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不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能做怎么样!引领老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关键和难点就是怎么激发老师的教研有兴趣、自己做教研的有信心。

       首批教研团队从资深老师+年轻妈开始,资深是因为有丰富的一线幼儿教育经验,年轻是愿意接受新观念尝试新事物的新生代妈妈,妈妈老师们从观察记录自己的孩子开始,“发现宝宝这段时间老磨蹭急人,比如每次该吃饭了,叫半天不过来?”这是其中一位老师在周会上的分享,遇到了现实的问题,大家开始献计献策:给孩子提前约法三章,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是不是孩子正入迷在做的事,如玩积木、看动画片、涂鸦,我们要学会等待,这也是孩子专注力培养好时间;叫孩子过来吃饭,是家长在传递自己的主观意志,孩子并没有听进去或认同,是不是以商量的方式让孩子来选择,比如“宝宝现在到了吃饭时间,你是现在就过来与妈妈一起吃呢,还是在玩五分钟吃呢?要尊重孩子意愿,要与孩子达成共识;听着是在聊自己的孩子,其实大家都是试图以一个教育者身份来解读、分析、寻找解决办法,这不就是教研,而且是更接地气的教学相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即教育。

         这一故事似曾相识,让我们穿越到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岁的年轻教授初为人父,望着自己的'杰作',来不及兴奋,他拿着照相机,镜头对着襁褓中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出生时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为了孩子放弃大学教授却选择做幼儿园园长的陈鹤琴,通过对自己儿子成长发育过程作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并用文字和拍照详细记录下来。他天天亲自给儿子洗澡。他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的工作'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他将观察、实验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并整理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

       因为舐犊情深,作为父母带着爱来观察记录,难得全面、仔细、耐心,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又会有更多教育些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许多幼儿教育研究都是从身边孩子开始的,从对自己孩子的宠爱,不仅是陪伴还有探索研究,上升到对所有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帮助,那就是从独爱到大爱。

 

伴随教研展开的是老师的成长

         初期教研团队是以有爱心的妈妈老师为主,随着问题的展开,发现这种分享研究不仅帮助自己解决了育儿、教儿家庭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自己对幼教工作兴趣和认知深度,越研究越有如进宝山的感觉,教学相长;怎么让更多老师“卷入”进来,首先对老师分级,找准自己定位,根据从事幼教工作年限、能力、知识、教研等方面划分为五级,进行分层引导发展,比如对于年轻新进老师,教育经验缺乏、职业素养还没有养成,先从同龄同好出发,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分享生活”开始,比如:某老师分享的手机笔记新应用、新读一本书感悟等,甚至还有个人形象搭配小技巧,激发老师参与活动兴趣,养成观察记录职业习惯;并与外出学习机会和工资福利挂勾,实现物质和精神满足双激励;在教研组织和管理上逐步形成了从年级教研组----教研工作室---园长的三级管理体系。

       关注成人世界,让每个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不仅老师是,甚至包括家长都要有教育研究的心态,边观察边记录,边研究边学习;多年来,石吟和她的爱心团队,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以“漫教育”为主体的幼儿教育方法,是指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安静的、平和的陪伴孩子成长,这是成人特有的内在秩序在推动儿童心智的发展。这里包括三层含义:爱的弥漫、氛围的浪漫、教育的慢节奏。

      “漫教育”所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导向,就是要引导成人(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是自我学习的个体,他们有能力架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会调动自己的内心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认同---关注---支架---获得,每个人在相互的过程中均力求得到发展。因为第二实验幼儿园装修,石吟带领团队,远离闹市区、偏居一隅的须水中心园,事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了团队们“闭关修炼”窗口期,潜心 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主题体验童趣课程、户外混龄野趣课程、一日生活乐趣课程、平行走班志趣课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虽然课程还是在摸索尝试中,但育龙看到了以石园长为首教研团队对实验班的信心、享受研课那种氛围,你追我赶发展机制;这种氛围形成,自然让老师与孩子的相处更加融洽,不再是单纯的照顾孩子、完成规定保教课程,而是以一种观察者、发现者心态来看待孩子的行为:不睡觉、不坐好、不吃饭、不听话...每一个问题正好给了自己研究的机会,就好比“忙于赶路的上班族”与“走走停停拍照的旅行者”心态变化,那么虐待孩子的情况也就更不会出现了。老师比拼教研机制的形成,也推动了老师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成长,提高了老师对园所归属感和降低了离职率,并且研课能力又进一步推动了园本课的建设,大大推动了特色建园,提高了园所保教质量,自然赢得了家长认同和口碑,逐步树立了园所品牌和社会影响力,诸如增员增效、建设一流园所问题自然是水到渠成。

        石园长团队从市区到城郊,临时办园场所变化,让育龙再次感受到,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其最大资产不是占地多少亩、拥有房屋,更不是引进什么设施、教具,其最大资产是师资队伍,最核心资产是师资素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希望接下来更多幼儿园投资人和园长们“少一些外在喧哗和投资,多一些内在素质和钻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是费用性支出,随着时间变化加速贬值,而对于师资素质的投入是战略性投资,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倍增效益。

       〔园长谈创新〕本着寻找创新园长,以案例的形式,见证中国幼教“复合管理型园长”成长之路,围绕KMBA倡导“精教务、会管理、懂经营“三个方面话题展开,希望为中国幼儿教育”复合管理型园长“先行而呐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