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类的预防和治疗——肠炎

 快乐男厨师 2018-03-06

一,养殖鱼类肠炎的症状及成因:

鱼类肠炎病是鱼类最常见的一种鱼病,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患病,尤其是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最易得病。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淡水养殖中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养殖过程中,草鱼细菌性肠炎常常和赤皮病,烂鳃病并发,俗称草鱼“老三病”。

鱼类肠炎的主要症状:病鱼食欲减退甚至完全不摄食,体色发黑、游动缓慢、疾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成紫红色,尤其以后肠段明显,严重时内壁糜烂,肠道内没有食物或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壁弹性差,肠内无食物,而粘液多,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腹腔内有粘液,将病鱼头部拎起,有淡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有的鱼会出现脓样白便或者拖粪便的症状。

鱼类的预防和治疗——肠炎

鱼类的预防和治疗——肠炎

鱼类肠炎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发性细菌感染

在养殖过程中,导致鱼类细菌性肠炎的病原微生物有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鱼类肠道内菌群失衡,病原菌的大量增长和繁殖,进入到鱼体肠道内壁的组织内,引发肠道内壁组织的炎症等病变,情况严重的时候随血液循环系统到身体其他组织器官,引起全身的感染。

2,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

养殖鱼类常见的肠道内寄生虫有毛细线虫,绦虫,肠袋虫等,它们在肠道内大量寄生时,由于在肠道内的活动,对肠道形成压迫和机械损伤,时间一长,容易引发肠道的充血发炎,进而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

3,过量投喂引发肠道机械损伤进而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

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多养殖者为了追求生长速度,以实现尽快上市,加上的养殖旺季鱼类抢食凶,不断地加大投喂量,常常是喂到鱼群全部散去时才停止投喂,鱼类肠道的消化机能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鱼类肠道内的机械损伤,进而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

4,养殖水体环境的恶化。在养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鱼摄食和消化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溶氧。这也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下午那餐料不宜投喂过晚,防止鱼类出现消化性缺氧的原因。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摄食的过程鱼群常常过于拥挤,得不到足够的溶氧的情况下,不利益肠道内食物的消化,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鱼的肠道出现损伤,同时食物在消化道内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停留的时间过长,也有利于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定植,诱发肠炎。

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细菌性肠炎和草鱼出血病(肠炎型的区别)细菌性肠炎鱼往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上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早期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粘液,肠道的弹性变差,用手轻拉易断。可发在在任何年龄段的草鱼。

草鱼出血病(肠道型)也会出现肠道充血发红的症状,有时候肠壁上也会有出血点,但肠道内的粘液少,肛门一般不会发红,肠道的弹性仍较好。发生肠炎型病毒性出血病的草鱼剖开皮肤,有的可见出血斑点。此外,对于病毒性出血病而言,一般2龄以上的草鱼不易发生,多呈无临床经过。草鱼出血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而细菌性肠炎肠腔内红细胞较少。

二,养殖鱼类肠炎的危害:

1,饵料系数的增大,增大养殖成本 。鱼类患有肠炎,必然导致水生动物的厌食,生长速度放缓。同时,因为肠炎导致肠道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受损,饵料系数也会增大,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2,导致养殖鱼类的死亡。爆发肠炎的养殖鱼类,情况严重时,病原菌随着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到达机体其他组织器官,引起鱼类的全身感染,最终导致鱼类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三,养殖鱼类肠炎的预防及治疗

(一)预防

1,在养殖过程中搭配青饲料进行投喂:在草鱼的养殖的过程中,建议定期搭配青饲料进行投喂,对肠炎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是青饲料中富含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有促进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确保饲料的质量:饲料和冰鲜,在饲料投喂的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保管。对于已经有油脂氧化酸败异味和霉变的饲料,需要果断放弃。因为里面存在的氧化油脂和霉菌毒素对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有损伤,增大肠道内病原菌感染的风险。对于以冰鲜鱼作为饵料鱼的养殖鱼类,必须保证饵料的清洁,不变质,防止病从口入和氧化变质的饵料对肠道的损伤。

3,饵料投喂的注意事项,一是避免过量投喂。在养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投喂过量造成肠道的负荷过大,进而引发肠道内的机械损伤。在喂料的时候,当大部分鱼群离去的时候即可停止喂料,避免摄食过饱。另外,也要保证摄食的规律性,避免忽饱忽饥,导致鱼类的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降低肠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4,定期使用EM菌或者中草药等进行预防:对于水生动物而言,病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增殖是导致肠炎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使用EM菌可以调节肠道内的菌群平衡,阻止致病菌在肠道内形成优势种群,从而起到预防肠炎的效果。同时EM菌还有助于肠道内食物的消化,有助于降低饵料系数。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三黄散等中草药或者酶制剂进行疾病的预防。

(二)治疗:

一旦细菌性肠炎得到初步确诊之后,可以采用内服抗菌药物,配合中草药和维生素C或者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以提高鱼体的抵抗力。拌料内服是,投喂量减为原来的一般。

处理建议方案如下;

内服药饵:每10千克饲料拌料5%含量的硫酸新霉素粉100克+芳草三黄散1包+肤美(主要成分为甘草等)1包或者芳草地锦草末1包+国标维生素C 50克或者黄芪多糖免疫草1包。连续投喂5-7天。也可以使用对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配合中草药和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最好在药饵中添加食盐拌料,有助于肠道内创口的愈合和药物的吸收,用量为250克每50斤饲料。

外用相对温和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用量为250毫升-500毫升每亩.米)或者浓戊二醛(每250毫升使用2-3亩.米),进行消毒,控制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案例分享:

基本情况:20亩鱼塘,草鱼3斤左右,每天死鱼60多条,持续死亡一周。

水质情况:氨氮,亚盐,PH值都正常。

解剖情况:鳃丝鲜红,有营养性烂鳃,但是并不是很严重。体表无出血症状,鳞片无脱落症状,尾鳍末端有浅色带,解剖内脏,肝脏颜色淡,有严重的肠道出血症状,肠道内壁通红。

鱼类的预防和治疗——肠炎

【建议方案】

1. 喂料必须减半,或者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2. 此案例中,有严重的出血症状,必须添加抗生素,以及止血药物,小渔此处特推荐中草药产品——“血草”,纯中药制剂,三七、白茅根原料,阻断出血,具有排除体内毒素,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3. 选用优质饲料,才能减少肠炎病的发生。平日里注重保肝护胆的内服药,治疗时可以添加“肤美”,解除霉菌毒素。

4. 外用温和的消毒剂消毒,并配合调水改底。

治疗方案:

饲料减半,内服“草鱼二合一”(三黄散50克,多西环素40克,粘合剂10克)4套+“血草”1包+“氟甲喹”1包+“肤美”1包,联系使用4天。

同时每天投料前20分钟在投料机旁边泼洒“苯扎溴按”2瓶+“浓戊二醛”2瓶+“泼洒姜”3包。

配合使用“底质净化颗粒”(成分为过硫酸氢钾)1袋3亩改底,连用2次。

未发生肠炎病时要积极预防,发生肠炎病时,要采取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必须改良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不反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