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7: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鉴别鉴赏能力

 第一香笔记 2020-03-28

我在上一篇《识兰花要诀》中讲到如何行之有效的建立学习档案资料库,就如何采集资料以及学习心态进行了阐述。下面就该话题的延伸继续往下讲:

我一直以来都在强调以古兰谱为师,这是我们学习“瓣型学说”的起点,亦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古资料作为源头来学习的好处是,规避了后面的良莠不齐。古兰谱不仅仅讲的是瓣型识别标准要求,在辨花识草上亦讲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像挑虫时就鉴别鉴赏上对头型八法与五门八式,以及筋纹、彩与沙晕等,都有清晰的讲解。在读草识花上古代兰人们比现在的兰花爱培者更加厉害,这是他们治学严谨,静心学习,潜心研究之功。十分遗憾的是,很多的绝学都没有能够传授下来,这与上个世纪那特殊的十年导致兰文化断层存在着很大的干系。例如:民国期间在江浙有着三大兰将之称的王叔平、蒋东孚、沈渊如先生。他们关系甚好,某天在王叔平先生处一起鉴别鉴赏一棵第一次来花苞的春兰新花,就该花苞的未来开品进行分析和预判。大家兴致起来达成了一项赌约,谁输了就请客一桌茶饭。沈渊如与蒋东孚先生兴致勃勃地分别接过王叔平先生递过来的新花,对花苞与草形叶态仔细端详研读了许久,蒋东孚先生说:“我只看得出该花苞是梅瓣开品”。沈渊如先生接着往下说:“看苞衣壳诸多特质和草性应该是梅、仙无疑”。而王叔平先生再次接过盆草最后笑着说:“我预判,这是红花梅瓣开品,并且舌头上呈‘品字’型三块红斑点分布。”此言一出蒋、沈二人大吃一惊顿时都惊呆了,脸上自然就表露出不信的神态来,想知真相唯有静等复花。春日,阳光和煦春暖花开,这兜被赌约的春兰新花应时而放,果不其然是红花梅瓣开品,当舌头展开时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舌面上赫然呈现出鲜艳的三块红斑是呈“品”字整齐地摆放着。花开足之后,王叔平先生再请蒋东孚与沈渊如二位先生到场验证结果,至此蒋、沈二位大兰将输得心服口服,最后每人分别请王叔平先生吃一桌茶饭以实现赌约。  

如上民国期间的江浙三位兰将赌春兰新花的花苞开品,结果技艺立分高下,王叔平先生拿了100分,蒋东孚先生拿了70分,由于沈渊如先生猜出的是梅、仙开品,那么只能说是对了一半。虽然说看草识花,鉴赏花苞识开品存在运气好坏,但也可以说这是在检验每个人功夫之外的平日实战经验积累。

这些看草识花,辨别花苞未来开品的经验,早在几百年前形成文字记载在古兰谱上了,例如清初鲍微省先生的《艺兰杂记》与后来朱克柔先生的《第一香笔记》中,就已经清晰的记载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再后来许霁楼先生的《兰蕙同心录》则有了更加详细的经验总结。像后面的唐驼、吴恩元先生的《兰蕙小史》与冯子才的《续兰蕙同心录》,以及王叔平先生《五十年艺兰经验谈》,姚毓璆、诸友仁先生的《兰花》,沈渊如、沈荫椿先生的《兰花》都有辨草识花的宝贵经验记载。

辨草识花只是“瓣型学说”内一部分的真功夫,如今很多人曲解或者狭义地理解为“瓣型学说”只是对梅、荷、水仙、素、蝶、奇等花艺的一种显现识别标准表述,抱有这样的理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再例如:沈渊如先生曾经在锡城梁溪河畔花市上挑选了一棵带有花苞的绿蕙草,仔细辨别花苞良久一直在素与不素的思想中激烈地斗争着,当失落之时把该兜蕙草抛入湖中那一刻这才彻底地顿悟,再找人打捞上来,失而复得,这就是后来的“梁溪素”。由此可见在兰花的辨草识花上一切都在功夫之外的点点滴滴的辛勤总结中,这绝非一日之功,更不能说是运气好。练就一身真功夫真本领那是十分的不容易,这要在其中浸淫多久才可以实现的啊!能有所成,当然亦离不开过人的聪慧与悟性。

凡是能够弄明白一茎一花的春兰与多花的蕙兰等兰种的爱培者都知道,一茎一花者的春兰从草形与花苞的细微特征上都可以找到细花的端倪来,像绿苞衣壳与花苞尖锋上带有清晰的米粒状乳化,以及苞衣壳上的筋纹疏朗且粗、通顶,此虫必出好花。这是古兰谱文字记载的后几百年里都实用的辨花苞识开品的宝贵真经。这些宝贵的经验还大部分适用于2-5朵花的春剑、莲瓣,例如:素净的绿苞衣壳的主素开品等,只是存在筋纹上的差异性,这就要因不同的品种而灵活地对照学习掌握了。例如:春剑与莲瓣的梅瓣、荷瓣的花苞衣壳就无法达到春兰般的疏朗、粗、通顶,当然如果达到则开品更佳。

可是,如上能够辨别春兰、春剑、莲瓣的花苞细微特征的经验却在蕙兰上无用,故古兰人称蕙兰为“蕙拐子”不是瞎说的。蕙兰是多花性,这样的品种尚有二八蕙、送春、墨兰、秋芝、寒兰、秋榜等。这些兰种中所出现的花苞衣壳净素者都不代表花可以出素心,花苞内藏小萼越多外壳苞衣显现奥秘就越不明显,且不易掌握非常拐人。可见能从蕙中识素,这要多大的本领啊!

在古代很多的艺兰心得秘诀在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下被带到棺材里去了,十分可惜!特别是蕙兰这块至今都是后人无法彻底攻克的辨别难关。当今,民间的高手有没有?可以肯定地说应该有,但是在保守思想的禁锢下不对外公开,外界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了。

从古至今,每位高手的本领都是凭借自身的悟性与刻苦努力学习才练就而成的,这项辨草识花的技术没有天生的,因此说我们一定要从古人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上学起,在这些基础上再去丰富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与实践总结出的学识,这时你也就成为实实在在的艺兰高手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去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要想成为辨草识花的高手,这是人人都想的美事,但绝对不是每个人想想就能成功的,这要付出很多很多的辛勤劳动,并善于成系统地对照总结才能在其中点点滴滴地掌握,这一切都是来自不易的。

当自己刻苦努力钻研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在当今科技草被人为无序上市泛滥的今天亦会大大提升自己的免疫能力,这就是习古用今的妙不可言之处。

研究传统种,识别科技种,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懂我的初衷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