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江堰都教授: 巴菲特认为寿险商业模式有硬伤——读2017年致股东的信有感(二) @今日话题 众所周...

 藏龙卧虎1976 2018-03-07


众所周知,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投资成就,保险公司的浮存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我们看到浮存金从1970年的0.39亿美元,到2017年增长为恐怖的1145亿美元!而且,通过理性承保产生承保利润,这些浮存金的成本几乎为零。

按一般推理,寿险浮存金的久期更长,与巴菲特的长期持股策略更加匹配。可是,另全球投资人不解的是,在巴菲特的保险王国中,基本都是财产灾害险和再保险,基本上找不到寿险的身影!在每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都要大谈特谈保险业的运营情况,但对为什么不持有寿险公司,向来讳莫如深,找不到只言片语。

但在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一反常态,明确指出:与包含退保选择的银行存款或人寿保险不同,财产和灾害险的浮存金无法撤回。这意味着,在面临大规模的金融压力时,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撤退”现象,这是伯克希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很明显,这句话的含义是,对财产险和灾害险而言,承保期基本在一年以内,承保风险基本上每年都释放掉了,所以可以通过理性承保获取低成本的浮存金,而且每年赔付后剩下浮存金就是股东的了。而寿险承保期长,基本都要退保条款,在经济衰退期,会面临巨额退保压力,会让身陷危机的寿险公司雪上加霜!所以,寿险浮存金的成本无法控制!

联系到1999年,有股东问为什么不经营寿险业务时,巴菲特回答说:对寿险业务我没有什么偏见;实际上,通过通用再保险公司我们参与了一些寿险业务。关键是寿险业务不怎么赚钱,寿险业务基本上是在帮助投保人管理资产,因为投保人死亡时你必须要给付一定的金额。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公司运用的很好,能赚很多钱,但大部分是投保人的,属于股东的部分少得可怜!

综上,可以得出:无论是经济形式好还不好,对股东而言,寿险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有致命的硬伤,尽管人们对寿险产品的需求永无止境。一句话概况寿险的商业模式,就是“斜坡很长雪不多”!

联想到中国保险股投资者,与巴菲特的做法恰恰相反,基本上是对寿险公司感兴趣,对财险不感兴趣。尤其是去年,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保险股大涨,一些投资者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各个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寿险是朝阳产业、银行是夕阳产业,中国寿险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到来了,中国平安的利润超过工商银行指日可待,等等!更有甚者,认为巴菲特涉足寿险公司,是因为巴菲特不懂寿险业务,只懂财险业务!这个玩笑是不是开得有点大了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好寿险业务的朋友,你确信你的商业洞察力比巴菲特更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