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参悟古人的经典作品——清华美院教授点评草书作品

 影谭翰墨 2018-03-07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多参悟古人的经典作品——清华美院教授点评草书作品

高庆国 草书中堂 规格136cm×70cm

释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高庆国作品评语:该作用笔沉着,点画干净,方劲厚实,意态可掬,墨色枯润浓淡,层次分明,说明作者已有较好的创作意识。

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用笔的起、收、行缺乏应有的提按顿挫,线条平铺直叙,显得简单呆滞;

二、作品艺术感染力不够,大草作品即使不能做到呼风雨、挟雷电、撼人心魄,也应追求抒性情、致广大,涵蕴精神;

三、行列之间上下左右的揖让、观照缺少更科学的思考,作品显得“松”、“空”、“散”。第一行“幽”紧收,第二行几乎在同一位置的“鸣”字也紧收,导致“鸣”字两边留白太多。第二行“带”、“来”竖笔的方向在同一角度,缺乏美感。

望作者多参悟古人草书作品中的经典范例,加大对空间布白的训练,同时,建议多临习揣摩王羲之《十七帖》,强化对用笔使转提按的理解。

多参悟古人的经典作品——清华美院教授点评草书作品

张炳卫 草书横幅 规格70cm×136cm

释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张炳卫作品评语:此作无明显的师承脉系,似乎明人的笔调多一些,再掺杂章草意蕴,笔致锋利峭拔,骨立清刚,爽爽然自有风味。

但由于过分追求硬朗,用笔侧锋太多,以至线条扁平,筋骨外露。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此作用笔不够含蓄亦是其弊。

此外,“境”、“喧”、“有”及款字草法不规范;

从作品的完整性来说最好有名款,但该作有足够的空间而未落名款,不知何故?

建议作者扎实训练中锋用笔,学会纸上调锋,聚毫发力,特别是对篆籀笔法的熟练运用,可在怀素《自叙帖》等法帖中寻找信息,使线条更有厚度和力度。

多参悟古人的经典作品——清华美院教授点评草书作品

钱玉清示范作品 规格136cm×7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