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利与戴姆勒融合,其实你情我愿?

 BBSBIAN 2018-03-07

中国高端车业务正快速扩张,正如十九大提出的当前我国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以BBA为代表的入门级豪车已成为许许多多中产阶层所期待的座驾,无论国外巨头还是国内主机厂均看到了这个车市趋势,因此有了国外巨头对中国市场不断加码,产品推出不断加速和产业投入的不断扩大。


例如在17年宝马对大东和铁西两个工厂进行产能升级,奔驰也放出消息意图建设第四工厂,并且在18年初接收了北汽位于顺义的工厂。而国内自主品牌也竭尽全力进行产品升级,长城推出了WEY系列,吉利推出了“领克”品牌,意图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抢占未来车市的主战场。


戴姆勒的中国愿景:不满足现状,想多条腿走路


在这一背景下,戴姆勒必然也希望在中国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从2017年戴姆勒集团的业务数据来看,其2017年全球整车销量3273933辆,中国销量610965辆,中国业务约占18%,且从增长率来看,戴姆勒全球增长率为9%,中国区销量增长则为25%,而其欧洲、北美市场已经进入了增速放缓的境地,可以说未来中国业务将直接影响戴姆勒集团的增长率。


而提升中国业绩的途径当下之路就是巩固和拓展原有渠道,这就意味着戴姆勒需加强与北汽的合作,包括北京奔驰乘用车和戴姆勒福田商用车。因此在吉利参与到戴姆勒股份的故事后,戴姆勒和北汽再次加码110亿元建设豪车生产基地,这也是双方增强互信,巩固关系并着眼未来扩张的举措。而在与比亚迪合作的道路上,戴姆勒也并未放弃一直不愠不火的腾势品牌,2017年年中戴姆勒与比亚迪再次对腾势增资,其持股比例也一直维持在50:50。



而另一条路,或许就是与新的实力车厂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尽管当前戴姆勒在中国的业务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但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未来尚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也许戴姆勒愿意北汽的运营能力,但同为德国品牌的奥迪曾因一汽运营不利导致品牌溢价和市场不断丢失阵地。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戴姆勒或许更愿意相信两条腿走路是一种更加稳妥的方式。那么此时吉利的好意戴姆勒理当欣然接受。


中国汽车互联网、电动化大潮中:吉利首轮出师不利


在传统车市场,吉利17年实现了120多万辆的销量,稳坐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然而,在电动车这个战场上,却被北汽新能源、比亚迪、上汽抢占了市场。北汽、比亚迪、上汽出品了EV200、秦、荣威ERX5等多款有竞争力的产品,且这几家厂商有源源不断增长加速之态势。而吉利似乎仅推出了帝豪EV一款电动车,吉利在产品推出力度上稍有滞后。


吉利此前押注混动,与科力远合作成功开发出了CHS混动系统,但车市的风向变化很快,国家一纸令下,就将未来押注到了纯电市场上。吉利似乎在与科力远的合作上浪费了一定的机遇。另外,在智能化方面,与科大讯飞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大讯飞的大数据能力不足,后劲受限。



吉利当前的新能源战略布局:多点发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略显被动的开局下,吉利着力多点发力,积极深挖可用资源,吉利积极扩建杭州湾研发中心,继续与沃尔沃联合研发的PMA平台,涵盖A0,A,A+SUV等级别。在联合研发PMA平台的同时,吉利在萧山新建了电动车研究院,专攻小型电动车市场。



在重金投资整车研发的同时,吉利积极在上游产业链寻求资源,一方面在国外寻求资源,与瑞士手表商Swatch合作,获得高性能电池的使用许可。另外,在国内,吉利投资衡远新能源,初步建立电池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在产业链的下游,吉利还布局了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通过该项举动,一方面抢占新能源出行市场,另一方面曹操专车大量使用吉利产品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与当年收购沃尔沃获得核心技术相比,吉利当前布局仍显得核心竞争力不足。


吉利也着力寻找新的突破点,本次入股戴姆勒,获得在戴姆勒的话语权,则是吉利寻求新突破点的举动。另外,坊间传言的入股戴姆勒之前吉利曾尝试收购FCA未果的消息也可以看做吉利寻求突破的一次尝试。


吉利、戴姆勒皆大欢喜,新老合作方能否共赢?


在运行收购动作的同时,李书福父子以1100亿元总财富荣登胡润富豪榜,也印证了其资产充足的现状。其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戴姆勒9.3%的股份,并未过多动用自有资金,应验了中国那句谚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李书福已明确表示,吉利并不满足仅仅将收购作为现金红利,吉利意图与戴姆勒在数字技术,线上服务,新能源技术和共享出行等领域进行合作。事实上通过之前分析,这也是吉利目前在国内重金布局的方面。



当然,戴姆勒的默许和吉利的进取势必对原合作方北汽和比亚迪造成压力。因此有了近期北汽在重资产上不断加码绑定戴姆勒的举动。近日公布成立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心也将北汽和吉利圈到了一起。未来三方的好戏该如何演绎,能否有所产出,我们还有所期待。


不过,单从历史经验看,欧洲企业正成为中国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吉利选择与欧洲公司合作,更有利于后期技术引进。近年来,中国成功的收购案例如林德液压、库卡机器人均来源于欧洲,而中国目前最成功引进案例-中国高铁,更多的比例上也是以西门子、阿尔斯通的技术为原型发扬光大的。因此吉利在与戴姆勒的合作后期获得技术支持的可能性将更大,长远来看应看好这次收购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