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indle标注 | 我们活着的世界,只是二分之一

 缘何此生只爱书 2018-03-07




Kindle 标注 


Kindle标注 在文山书海里拾珍。

一“期”一会,一途一心。


编辑按:


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结局,也是人类心底最大的恐惧源,它带着一种异物感硬生生地楔入我们的生活日常,又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弥散着隐形的威慑。


但对于伟大的推理创世者爱伦·坡来说,死亡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朋友。这个英年早逝的奇才一生颠沛漂泊,他笔下的故事亦混合着死亡与神秘,字里行间无不提醒着我们,那片同样庞大的、黑色的、冷寂的世界并非虚无——我们活着的世界,只是二分之一。



生平


“从童年起我就一直与别人不一样”


1809年前的今天,埃德加·坡生于美国波士顿,幼年时家庭困苦,不到三岁就遭遇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后被弗吉尼亚州的富商夫妇收养。埃德加的养父母为弗朗西斯和约翰·爱伦夫妇,他们为埃德加改姓为爱伦。


但成年后的爱伦·坡桀骜不驯,和养父关系并不融洽,最终与家庭决裂丧失了经济支援,被弗吉尼亚大学和著名的西点军校先后开除。无依无靠的爱伦·坡于1833年前往巴尔的摩与姑姑和其女儿弗吉尼亚同住。这段时间他不畏穷苦,开始努力写小说和诗歌,并希冀完全依赖写作谋生。


1836年5月,二十七岁的爱伦·坡与未满十四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次年举家移居纽约。随后他在许多文学报纸、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及评论文章,但工作并不顺遂,当时的书商和评论家都意识不到他的诗文是天才的杰作。


1847年,年轻的妻子弗吉尼亚因重疾去世,因怀才不遇而长期酗酒、神智错乱的爱伦·坡也缠绵病榻,陷入煎熬。妻子离世后,他苦闷无法自已,两年内连续向三位女性求婚却均未果。


1849年10月3日,有人在巴尔的摩的一个投票站前发现了处于半昏迷谵妄状态的爱伦·坡,他衣着破烂,喃喃呓语。10月7日,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他潦草结束匆匆一生,死因至今成谜。


创作



“夜神不可能总是伴随着我们,

但我们能伪造黑夜。”


尽管爱伦·坡四十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著作可谓等身。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又被尊为美国哥特小说及世界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但爱伦·坡的身份绝非简单的通俗文学作家或恐怖小说家,他的头衔有诗人、小说家、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等,堪称19世纪美国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被后世许多类型文学作家甚至剧作家奉为大神级偶像。


在爱伦·坡死后,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翻译了他的小说,并称他为令人惊异的天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读过爱伦·坡的作品,并坦言其影响了自己的早期创作风格,并写出《狂人日记》《药》等同样带着怪异、恐怖元素的小说。而日本小说家平井太郎索性使用了爱伦·坡的日语谐音江户川乱步作为自己的笔名,开创了著名的日本推理“本格派”。


爱伦·坡文学作品的魅力,似乎很难用简短的几个词语概括。他笔下的主人公,无一不是畸形的人格,他所营造的,不仅有场景的恐怖,更有心灵的战栗。有人说,读爱伦·坡要有得一场大病的准备,因为他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尖锐而深邃,常常会让你脊背发凉,甚至对看似平静的世界一度产生怀疑。另外,他奇幻的想象力,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优美华丽的文笔都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让读者“拿得起,放不下”。


“痛苦多种多样,人世间的不幸也是万象森罗。我为什么从美中却生发不出爱?为什么从宁静中却得到悲哀?不过,正如在伦理学中恶乃善之果,悲哀实际上产生于欢乐。不论是过去幸福的记忆变为今朝之痛苦,还是今天实实在在的痛苦起源于过去莫须有的狂喜极乐。”


爱伦·坡的作品中有大段大段的理论性描写,很多是关于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光明与黑暗等两种对立情感的心理学意义上的阐释。正是基于此,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才由此生发出其影响世界的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理论:无论爱与恨,善良与邪恶,一对反义词总是相互定义了彼此,“它们其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只是表现手法不同罢了”。死亡的背后往往是渴望新生的,命运苦厄的爱伦·坡与他的死亡美学风格背后,传达的正是希望“重启”的诉求。


柏拉图说:“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


只是,一世鬼才爱伦·坡生来就背负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清醒与痛苦,从不曾做过一场漫长的好梦。


爱伦·坡的光明与黑暗


1

他的心儿是一杆诗琴,轻轻一拨就舒扬有声。

——《厄舍府的倒塌》


2

夜神不可能总是伴随着我们,但我们能伪造黑夜。

——《莫格街凶杀案》


3

你还年轻,我的朋友,不过你总有一天会学会自己评判着世间发生的一切,而不去相信别人的闲言。对你所耳闻的一概不信,对你所目睹的也只信一半。

——《塔尔博士和费瑟尔教授的疗法》


4

我们所见或似见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梦中之梦。

——《梦中之梦》


5

人间的现实对于我就像是梦幻,而且是惟一的梦幻;梦境中的奇思异想反倒成了我生存的必需品,甚至完全成了生存本身。

——《贝蕾妮丝》


6

人世间最邪恶的心是一本难读的书,不让人读懂也许正是上帝的洪恩。

——《人群中的人》


7

那是恶果交织着愤怒的可怕时刻——活着却有一种死去的感觉,死了却又有一种活着的意味;这颗星球上的一个畸形儿,非常安静,但没有呼吸。

——《失去呼吸》


8

你若经常尝到人类那种寡情薄义的滋味,那么对于兽类那种自我牺牲的无私之爱,准会感到铭心刻骨。

——《黑猫》


9

从童年时起我就一直与别人不一样,我看待世间的事情与众不同,我从来就不能从一个寻常的春天获得激情。

——《孤独》


10

此话是它惟一会说的人言,从它不幸的主人口中学来。一连串横祸飞灾曾接踵而至,直至它主人的歌中有了这个字眼,直到他希望的挽歌中,有了这个忧郁的字眼:永不复焉,永不复焉。

——《乌鸦》


以上书籍 在此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