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雕艺术——邂逅王清梅

 来来永胜 2018-03-08


文/田丽萍

听很多人描述过王清梅,一直未能见上一面,不久前我千里迢迢到访了他的工作室,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引力,吸引着我前往。

我希望真切地感受他人口中那个
。然初见王清梅,印象最深刻的并非他那高超的技艺,而是那简单的执念。他是生活在木心的诗《从前慢》那个年代的人,说话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我采访过诸多人,他们或高雅、或市侩、或睿智,唯有他,形容词得是淳朴。话语字里行间没有华丽辞藻,他总是心平气和一句一句说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无限的,我不想跟大家一样,我对现在生活很满足,家人平安,每天有事情做就很开心了”。

早期木工叫“匠”。到了后来,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可以称为“匠”,有手艺的人称为匠人,王清梅是一个匠人,一个民间艺术家,除了羡煞旁人的作品,没有其他外在的东西,“唯有匠心”如此而已。

喜欢与自己较劲

听过旁人讲了些许王清梅的生平及技艺,然百闻不如一见,纤瘦的身板,刀削般的双颊,却始终保持着笑容,这使得他原本菱角分明的脸竟无半点严肃之色。

《普渡众生》

但凡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喜欢跟自己较劲。听其儿子王益宾说,诸多时候,竹雕作品最终无法呈现出王清梅所要的状态,他便会将作品付之一锤,以至“毁灭”。王益宾时常看着都觉心疼,或许很多人会说,差一点的作品可以低价出售,毁掉实在可惜。王清梅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的作品,不能将就。”

也正因如此,王清梅的作品每每参展都能引来众人围观,而支撑这份荣耀的亦是他那未消的匠心。和许多艺术家一样捍卫着艺术品的真正意义:每一件作品、每一个造型、每一个衣纹都耗尽了他的时间和心血,凭借着略带“任性”的执着,才得以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作品。


《刘关张》

安然若素的老者

陆游曾诗云:“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光。”,陆游山重水复后,花甲之年的他只恋清香,与陆游相似,天命之年的王清梅,不恋荣华富贵,对竹雕艺术的执著却是痴心不改.

据其子王益宾介绍,王清梅对现代通讯了解甚少,但是记忆确出奇的好,家人朋友电话号码都是凭记性拨打。但对于微信、微博、QQ等较为现代的东西全然不知,问及此,他也总是笑笑地说:“学不来。”

几年前,王清梅连普通话都讲不好,每每到外地参展,连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作品都显得极其吃力,每次都得带上儿子当“翻译”。

他的内心,装不下太多东西,或许正因如此,心无杂念,反而对作品细节多一点专注。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如今的人们心浮气躁,诸多艺人渴求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利益,从而忽略了作品的灵魂。

《万法自然》

我们为何向往慢生活?信息轰炸,我们几乎停不下来了,宁静已然成为奢侈。我们为什么强调工匠精神?它在当今艺人身上已消磨殆尽。“试问,当今有几个人是真正热爱所从事的工作,胜过爱工作所带来的金钱,在利益面前,孰能再精雕细琢?”王清梅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慢慢道出。

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此话很适合王清梅,他便是那个“贪欲”较少的人,他每天比别人多花几个小时创作,几十年来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研究细节。因此他的作品总是比别人多那么点手工创作的温度。就多那么一点,那么一点便是差距。


《静思》

如其作品《普渡众生》、《路见不平》、《万法自然》、《东坡吟行》、《大觉》、《耕耘》《静思》《十八罗汉全套》便是有温度的作品,将竹与木清新、自然、古雅的特征展露无遗,且赋予竹生命力。他一次又一次地削、刻、修、……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再重复……长此以往,细节在其中发生了转变,美得以呈现。

无需张扬的理想

和诸多手工艺人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清梅的双手已然爬满茧,脸庞也早已布满皱纹。

“奢华富贵是他人的,我不需要。”王清梅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家人、竹雕成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纷繁世界,很多人总是呈现出一种应和社会的态度,扮演着“大忙人”的角色,忙着工作、忙着应酬,时间便在忙碌中消逝。然,对于王清梅而言,眷恋平凡,才是他淳朴的理想。'

《横扫千军》

在旁人看来,他算功成名就,衣食无忧,若要清闲逍遥,那完全可以清闲逍遥极了。然而他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近乎“苦行”的生活状态,不怎么出门,一整天都可以呆在工作室忘我创作,保持着独处的最高境界。

以往采访后,我会立刻提笔写文章,这次没有,我知道,经时间洗礼后仍能沉淀下来的,便是最真最深的他。我任由时间的流淌,慢慢的,慢慢的,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沉淀在我脑海中的王清梅只有那颗未消的匠心。

他有多好?纯朴就好。

有人说,初级收藏家看作品材质,中级收藏家看作品工艺,高级收藏家看作品背后创作者的思想。或许,许多人因为作品而认识了王清梅,却因为那股“简单”而喜欢上王清梅。


更多王清梅竹木作品欣赏



《大觉》


《东坡吟行》

《路见不平》

《耕耘》


《安能独醉》


《紫气东来》


《苦行僧》


《长眉尊者》


《竹根摆件》


《竹雕文房雅器》


黄杨木雕《静思》


黄杨木雕《一袋宽容》


王清梅简介

王清梅,一九六四年生于福建,莆田仙游,现为高级技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竹雕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竹行业协会工艺分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王清梅先生出生于福建莆田仙游县,这里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是妈祖的故乡。地处福建中部沿海,东临“兴化第一山”---过溪山,西枕九鲤湖、麦斜岩,北接菜溪岩,南连湄洲湾、枫亭港,既是中国传统木雕之都,全国的“戏剧之乡”、“武术之乡”,又是著名的“国画之乡”!仙游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名人,是蔡襄和“南李北齐”中的李耕的故里,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

王清梅先生为人热诚朴实,拙言少语,自幼家境贫寒,十六岁就开始学习木雕艺术,练就了扎实基本功。近十几年来,他又专心于竹刻创作,构思大胆,风格粗犷豪迈,尤其擅长以圆雕技法,利用自然的竹根竹性表现罗汉,达摩禅教类作品。其作品质朴雄浑,融合了漫画等技法,展现了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感知!

作品多次获金、银、铜奖,发表于《荣誉中国——庆建国六十周年百位艺术名家》《国家艺术杂志》《中国文化产业报》《中国工艺美术杂志》《雕塑杂志》《中国传统家具--仙作卷工艺篇》《2010天工奖作品集》《福建根雕》《上海根雕艺术》《木雕神仙百态》《木雕观音百态》《达摩造型》《文人雅士》《武将》《罗汉》《海峡工艺美术杂志》等多种专业艺术报刊杂志,并受到浙江电台《老手艺》栏目,北京电台《家有收藏》栏目的专题采访。作品被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界人士喜爱和收藏。



本文转载自: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