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8-03-08


随着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及艺术学子一拨拨的求知若渴,大量民国及二十世纪80年代的所谓艺术和美学大家的名著不断翻印,实则是对社会及年轻学子的误导。

笔者大致梳理,如下名家著作不必奉为经典:

1 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以及丰子恺的外国艺术介绍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傅雷、丰子恺的书,他们当时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只是不完整的知识碎片,且是二手资料,在民国同类出版物中都有比他们介绍更全面的。此二人完全因为个人遭遇的传奇,吸引大众“爱屋及乌”。

2 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之类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李泽厚的书属于聪明人的大架势,没大毛病但大而无当,学力不深。只是文人雅好的随感,不能当作理论经典。其美学的知识背景直到19世纪为止,叙述多二十世纪80年代式生硬自造概念。至今流行于世,无非挟80年代初国人刚开放思想,捡得几件西学旧兵器就上阵竖旗,一时竟无对手,爆得大名之势,而今在学界早已式微,社会上仍被虔诚爱好者奉为宗师。

3 贡布里希的著作,仅有一本可看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贡氏属西方艺术史学开山宗派“风格史学”第二阶段的二流学者。开山宗师瓦尔堡,迄今无一本书有中译,之后风格史学派第一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全盛时期的掌门学者,如帕诺夫斯基、李格尔、沃尔夫林等,90%的代表作均有中译。第一阶段主要议题是图像学解释和风格的形式主义分析,到二战前后,风格史学派呈强弩之末,贡氏即属于这一阶段,试图用心理学解释图像。图像心理学只能算风格史学派图像学的一个旁支,有一定学科价值,但不是重要议题,二战后的图像解释学主要是符号学分析。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贡氏的图像心理学在儿童美术教育有理论参考价值,作为艺术史的理论分析方法,战后基本被学界淘汰。这一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流行一阵的二流学科,因贡氏的弟子范景中之私,占据重要平台大肆译介,乘着80年代艺术理论荒漠,竟制造出西方艺术理论巨擎的海市蜃楼,迄今仍遮蔽一大批美院师生。不过,贡氏新近一本新译倒值得一看,即《瓦尔堡思想传记》。

4 蒋勋讲佛像、美术

朱其:部分流行艺术名著不值一看

此人系“伪娘系”学者,文字水性泛花,八百字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写三千字。以启蒙台湾中年妇女起家,近年进军大陆,大有攻城掠地妇人、女生通吃之势。此人评点就此打住,不值多议。

5 彭吉象之各种《艺术概论》考研必读书

此类书连上述四类都不如,完全生硬无感的伪理论,读后不仅扼杀艺术灵性,且将艺术思维引入歧途,日后积习难返。

6 木心谈文学艺术

由于木心以画家身份在美术界产生了文学影响。文学作为艺术涵养的基础,仍会影响画家的基础知识结构。可能画家觉得同是绘画者讲出的文学比较有体感,木心讲的文学也有文学专业人士讲不出的画家特有的感觉和话语。但说实话,木心的文学知识太老,在1980年代的纽约,还在讲1920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学,此时我们国内的文学青年都已进入从福克纳到马尔克斯的现代主义训练了。美术界爱好文学的青年画家们,没必要从旧的知识重新起步,国内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当代文学的翻译如此系统,为何偏要从邻家大爷八十年前的知识结构起步?虽然木心大爷的纯净清切很滋润人心。但真正的知识之路是穿越魔障迷雾的道路,不是一个花园咖啡的小资乐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